宋詞鑒賞·《湘春夜月》·黃孝邁
黃孝邁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欲共柳花低訴,怕柳花輕薄,不解傷春。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語,殘月當門。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天長夢短,問甚時、重見桃根。這次第,算人間沒個并刀,剪斷心上愁痕。
這是詞人黃孝邁的自度曲,詞牌即詞題,與詞意完全吻合。
這首長調抒寫詞人羈旅途中的感懷,相當細膩而充分。上闋寫黃昏時分的心情。“可惜一片清歌,都付與黃昏”二句,屬全詞中的警句,詞人不單單是寫自然景象,而是以“翠禽”自況,慨嘆自己的一片“清歌”只能付與這黃昏般的時代和陰影籠罩的社會。黃昏吞噬了鳥兒的清歌,社會湮沒了詞人的吟唱,自己的心聲還能被誰注意、理解呢?
下闋進一步抒寫詞人夜間獨宿旅舍的情景和感懷,詞人將“空樽”、“青山”、“殘月”等意象都加以人格化,這種擬人的手法其實都是詞人孤寂心緒的外化。“翠玉樓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搖蕩湘云”三句,是詞人目力與心緒的繼續伸延。詞人連用兩個“湘”字是為與上闋的“楚鄉”相照應,更加突出自身“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寂。最后詞人直抒胸臆,發出了“問甚時,重見桃根”的呼喚。“桃根”一語系從晉人王獻之《情人桃葉歌》中的“桃葉復桃葉,桃葉連桃根”而來。也傳“桃根”為桃葉之妹,后多用以指情人。古時并州出產的剪刀以鋒利著稱,末句之典即由此脫胎而來。
上一篇:解昉《永遇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史達祖《湘江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