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溝水北,石鼓山東〔2〕。星辰當畢昂之墟,風俗是唐虞之國〔3〕。雖接燕分晉,稱天子之舊都〔4〕;而向術當衢,有高人之甲第〔5〕。祥風塞戶,瑞氣沖庭〔6〕。芳酒滿而綠水春,朗月閑而素琴薦〔7〕。家童掃地,蕭條仲舉之園〔8〕;長者盈門,廓落東平之室〔9〕。梧桐生霧,楊柳搖風。眺望而林泉有余,奔走而煙霞足用〔10〕。神龍起伏,俱調鼎鑊之滋〔11〕;鳴鳳雌雄,并入笙竽之奏〔12〕。高情壯思,有抑揚天地之心;雄筆奇才,有鼓怒風云之氣〔13〕。南庭興晚,東徑陰生〔14〕。石髓拆而隱士歸,玉山崩而野人醉〔15〕。僉為文在我,卜翰苑當仁〔16〕。王羲之之蘭亭,五百余年,直至今人之賞;石季倫之梓澤,二十四友,始得吾徒之游〔17〕。陶陶然,落落然,則大唐調露之元年獻歲正月也〔18〕。
【注 釋】
〔1〕《元和郡縣志》河北道冀州信都上:西南至上都,取相州路一千九百里。清翊曰:此首亦非子安(王勃)之文,調露元年己卯,時子安歿已三年。姑以沿訛己久存之。
〔2〕銅溝水北:未詳。 石鼓山東:左思《魏都賦》張載注:《冀州圖》:“鄴西北鼓山,山上有石鼓之形,俗言時自鳴。”劉邵《趙都賦》曰:“神鉦發聲。”俗云,石鼓鳴,則天下有兵革之事。
〔3〕畢昂:《史記·天官書》:“昂畢冀州。” 唐虞之國:《左傳·哀公六年》杜注:“唐虞及夏,同都冀州。”孔疏:“堯治平陽,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余里,俱在冀州。”《元和郡縣志》:“冀州,禹貢冀州,堯所都也。虞及三代,同為冀州。”
〔4〕接燕分晉:《初學記》八:“河北道冀州。”《事對》:“分晉、接燕。”《漢書》曰:“趙分晉有信都、鉅鹿、清河。”盧毓《冀州論》曰:“冀州北接燕、代。” 舊都:《魏志·董昭傳》:“今將軍跋萬乘之艱難,反之舊都。”
〔5〕“而向術”二句: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笫,當衢向術。”劉達注:“術,道也。”李善曰:《西京賦》曰:“北闕甲笫,常道直啟。”謝靈運《山居賦》:“投吾心于高人。”
〔6〕祥風:《后漢書·劉瑜傳》注:《孝經·援神契》曰:“德至八方,則祥風至。” 瑞氣沖庭:沖:疑“充”字之訛。何遜《九日侍宴樂游苑詩》:“晴軒連瑞氣,同惹御香芬。”
〔7〕素琴:《禮記·喪服四制》:“祥之日,鼓素琴。”
〔8〕仲舉之園:未詳。
〔9〕東平之室:東:乃“陳”字之訛,《史記·陳丞相世家》:“張負隨平至其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楚辭·九辯》:“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
〔10〕眺望:《禮記·月令》:“可以遠眺望。”
〔11〕“神龍”二句:《左傳·召公二十九年》:“劉累學擾龍于豢尤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后。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饗之。”《楚辭·借誓》:“神龍失水而陸居兮。”《易林·蒙之坎》:“白龍黑虎,起伏暴怒。”《周禮·亨人》:“掌其鼎鑊,以給水火之齊。”鄭注:“鑊,所以煮肉及魚臘之器,既熟乃脀于鼎。”《傅玄·唯漢行》:“神龍困鼎鑊。”
〔12〕“鳴鳳”二句:《呂氏春秋·古樂篇》:“伶倫制十二筒,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鐘之宮,適合。”《說文》:“笙,十三簧,象鳳之身也。竽,三十六簧也。”
〔13〕奇才:《史記·張丞相傳》:“趙堯年雖少,然奇才也。”
〔14〕南庭:梁簡文帝《戲作謝惠連體詩》:“朵蘂映南庭。”
〔15〕玉山崩:《世說新語·容止篇》: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然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16〕在我:《左傳·桓公六年》:《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
〔17〕石季倫:《晉書·石崇傳》:“石崇,字季倫。” 梓澤:《晉書·石崇傳》:“崇有別館,在晉陽之金谷,一名梓澤。” 二十四友:《晉書·賈謐傳》:“渤海石崇、歐陽建、滎陽潘岳、吳國陸機、陸云、蘭陵繆征、京兆杜斌、摯虞、瑯邪諸葛詮、弘農王梓、襄城杜育、南陽鄒捷、齊國左思、清河崔基、沛國劉環、汝南和郁、周恢、安平牽秀、潁川陳眕、太原郭彰、高陽許猛、彭城劉訥、中山劉輿、劉琨,皆會于謐,號曰二十四友,其余不得預焉。”
〔18〕陶陶然:《法言·先知篇》:“使之陶陶然之謂日新。”
【賞 析】
此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作品,王勃詳細敘寫了韓家花園的繁榮,亭臺的華美,肴饌的美好,絲竹的娛人,文人游宴的歡樂。文乃四六句式,音節抑揚頓挫,錯落有致。
上一篇:駢文《澗底寒松賦并序》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游城北清涼山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