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定之方中》原文與賞析
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允臧。
靈雨既靈,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匪直也人, 秉心塞淵,騋牝三千。
這是一首贊頌衛文公的詩。詩分三章,以詠其事。
第一章敘營筑宮室,種植樹木的情況。“定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這四句是說,定星正在天正中的十月里,文公在楚丘營建新宮。先測量日影以確定方位,議論擬在楚丘重建新城。概括敘述興建新宮的準備工作及其營建過程。“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這三句是說,栽種上各種名貴的樹木,現在種樹,來日把它制造成琴瑟,反映了衛國遺民的美好愿望。
第二章敘寫遙望楚丘,盛贊其地之美好。“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降觀于桑。”五句是說,登上那荒涼的漕城,眺望楚丘。那楚丘和堂邑,還有高山與大丘,下來又看那桑田。“卜云其吉,終焉允臧。”兩句是說,占卜說這塊地主吉祥,果然是個好地方。充滿贊美之情。
第三章敘寫衛文公的為人和功德。“靈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駕,說于桑田。”這四句是說,及時好雨下過,下令小倌人,雨過天晴趕快駕車,去桑田里休息觀望。極寫衛文公關注農桑。“匪直也人,秉心塞淵,騋牝三千。”這三句是說,文公是個正直的人,持心誠實有深謀遠慮,牡馬牝馬有三千匹。透過文公的為人、遠慮和馬的蕃息頌揚了文公的品德和功績。
據《左傳·僖公二年》記載: “衛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財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據此可知,文公是一個生活簡樸,注重發展經濟,重視教育,選賢任能,復興衛國,具有事業心的諸侯。與此詩所寫基本一致。由此可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是分明的,同是在《衛風》里,在《墻有茨》和 《君子偕老》里,對宣公、公子頑、宣姜的種種淫亂的丑行,給予辛辣的諷刺,無情的揭露。而在這首詩里卻對衛文公興國安邦的功績給予熱情洋溢的頌揚。這是公正的,恰當的。
本詩先寫其事,事中有人;后寫其人,人中有事,逐層推進,把衛文公的美德和業績突現出來,給人以水到渠成,自然有致之感。
據歷史記載,衛文公的業績頗多,但詩人并沒有面面俱到地展開鋪寫,而是選取幾個富有典型性的事件或細節加以吟詠,諸如測日影、作楚室、植樹木、問占卜、勸農桑、騋牝三千等,就把他治理國家的業績突現出來。就這些事件和細節來說,也不曾詳加描述,只是點到為止,留下更多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去補充。可謂概括扼要,言簡意賅。
上一篇:《清代民歌·粵歌·妹相思二首》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宣和民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