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馬頭調)寫封書兒》原文與賞析
寫封書兒袖里藏,暗皺眉頭。未曾舉筆,淚珠兒先流,紛紛不休。捎書人千萬莫說奴的容顏瘦,牢記心頭。出外的人兒苦,誰是他的知心肉,自度春秋。說奴瘦了,他也是憂愁,如何能丟。他愁我,豈不連他也愁瘦,無有掛心鉤。再叮嚀,說奴的容顏還照舊,昔日的風流。
這首小曲寫的是一位女子對遠離家園的丈夫的思念、牽掛和體貼。此曲獨特的表達方法是寫思婦為了不給離家在外的丈夫增加痛苦,百般叮囑捎書人要隱瞞自己為思念丈夫而消瘦、憔悴的實情。通過對這一生活細節的具體描述,表現了思婦對丈夫那纏綿細膩的深摯情感。
小曲先寫女子求人捎信:“寫封書兒袖里藏,暗皺眉頭。”這女子的丈夫,或者是宦游之人,或者是謀利的商旅。女子總想著他一人在外的多種艱難,百般地思戀、牽掛。現在,有機會捎書,她要寫封信,求那人藏于袖中,捎給丈夫。一想到遠離的丈夫,她頓覺心中悲戚,不覺皺起了眉頭。“暗”字點出思婦心中懷有深深的痛苦。下面具體寫出思婦悲傷的情形:“未曾舉筆,淚珠兒先流,紛紛不休。”前面說起捎信,她那壓抑蓄積的情感,便被觸動了,因而她不覺蹙起了眉頭。現在鋪紙提筆,要向丈夫傾訴了,她那一懷愁思,滿腔柔情,自然要洶涌起來。自己的孤凄、憂怨,對丈夫的思念、牽掛,像一股股的潮水,沖漾在她的心頭,因而未等訴諸筆端,已先化作千行淚水。這里又進一步描述思婦淚水紛紛的情態,再深入一層地寫出她的內心情感。這樣以外在情態折寫內在心理,突現了生動的形象,具體、感人,并能引發想象。
通過上面的簡潔敘事和情態描寫,現在事件清晰,思婦的形象已生動地浮現在我們面前。下面,小曲集中寫思婦叮囑捎書人的一席話,更加細微深入地寫出思婦那種柔情千絲萬縷,思慮輾轉生愁的內心世界。首先,她叮嚀捎書人:“千萬莫說奴的容顏瘦,牢記心頭。”她的消瘦是為思念丈夫,這是她表達思念之情的最好的例證,也最能打動丈夫的心。但她現在不僅要表白自己,更多的,還是要替丈夫著想: “出外的人兒苦,誰是他的知心肉,自度春秋。說奴瘦了,他也是憂愁,如何能丟。他愁我,豈不連他也愁瘦,無有掛心鉤。”她覺得外出一人度日的丈夫無人疼愛,無人體貼,比起自己來,更是凄苦十分。因而,她竟預想到,如果丈夫知道自己消瘦,便會產生憂愁,而且會時時掛在心上丟不開,后來會把他愁得消瘦下去。他那樣滿懷心事,又無親人在身邊,到哪里去訴說呢?那豈不是太苦了他?設身處地,想得深細入微,并且是一層思憶,一個頓挫,她設想中丈夫的每一種痛苦,都折射回來,重重地擊在她自己的心頭。不用說丈夫如何,她自己先就細細地品味了那種種酸楚,對捎書人說了這些,可誰能辨得清,這種種苦痛究竟是她丈夫的,還是她自己的?這種夫妻之情實在是卿卿我我,牽牽繞繞,越思越想,越是纏綿難解。這一席顛來倒去的 “羅嗦話”,正表現了思婦思憶丈夫時回腸九曲,纏綿不盡的無限深情。
思念丈夫,她消瘦了,也憔悴了。消瘦要瞞著丈夫,怕他牽掛;形容憔悴,減了風韻,自然也不能讓丈夫得知。所以她“再叮嚀,說奴的容顏還照舊,昔日的風流。”這一叮囑只有兩句,卻表現著思婦思想情感的另一方面。這除了為使丈夫放心之外,還為了喚起丈夫對他們往昔愛情的記憶,表現了思婦對分離中自己愛情的維護,對丈夫歸來后,更美好的愛情的向往。她的丈夫若是一個有情人,聽了捎書人轉述的這兩句話,當會思憶紛紛,情不能已。就這樣,在向丈夫傳送信息,表達情感的時候,她不能給丈夫添一絲愁苦,但要使丈夫增十分的情意,一個思婦的復雜微妙的感情世界就這樣被再現出來。
這支小曲截取思婦情感中最細膩纏綿之處,把那情感的絲絲縷縷都描畫出來,讀來真切感人。
上一篇:《元代民歌·(越調)柳營曲寨兒令·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清代民歌·(馬頭調)凄涼兩字》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