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相鼠》原文與賞析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這是一首揭露統治階級荒淫無恥的詩。詩分三章,從三個方面把統治階級揭露得體無完膚。
第一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意思是說,看那老鼠還有一張皮,作為人卻沒有禮儀。作人沒有禮儀,不死還做什么?就其無禮儀一端進行揭露和詛咒。
第二章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意思是說,看那老鼠還有牙齒,作為人卻不知羞恥。作人不知羞恥,不死還等待什么?進而從無羞恥一端進行揭露和詛咒。
第三章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意思是說,看那老鼠還有肢體,作為人卻沒有道德。作人沒有道德,為什么不快點死去?又就無禮一端進行揭露和詛咒。
全詩通過 “無儀”、“無止”、“無禮”三端,對統治階級進行了揭露。這三端既包括淫穢亂倫的卑劣行徑,也包括經濟上的殘酷剝削和政治上的壓迫傾軋。所以詩人恨之入骨,義憤填膺。不獨揭露,且詛咒他們“不死何為?”“不死何俟?”“胡不遄死?”不獨揭露、詛咒,還與老鼠作比,“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詩人對其厭惡、憤恨之情溢于言表。詩人所揭露、詛咒的對象究竟是誰?詩中不曾實指其人,這就使得主題不僅帶有深刻性,而且帶有廣泛性,對統治階級丑惡面目的認識,又加深了一層。
本詩除了以鼠作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與統治階級作鮮明的對比外,每章二、三兩句還采用了頂真體,既加快了敘事的節奏,也使詩人怒不可遏的憤怒之情得以進發,起到了敘事抒情渾然一體,一瀉無遺的藝術效果。
全詩語言樸實,通俗易懂,詩人直抒胸臆,一無遮掩,充分顯示出民歌的特色。
上一篇:《明代民歌·甲申歌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破陣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