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歌·沿流館中詩》原文與賞析
簾卷窗穿戶不扃,隙塵風葉亂縱橫。幽人睡足誰呼覺,攲枕床前有月明。
這首詩,據 《東坡跋》云: “紹圣中,有人得此詩于沿流館中,不知何人詩也。”
宋哲宗紹圣年間,有人在沿流館中發現了這首詩。沿流館,是館驛名,這首詩可能就是題于沿流館的墻壁上。這是一首描寫隱士生活的詩。
首聯,寫這位隱士的居室。窗簾高高卷起,窗口洞開,房門也沒有關好。扃 (jiong),關門。正因為如此,所以包括門窗在內的所有的有空隙的地方塵土飛揚,還有被風吹起的樹葉飄來飄去一片混亂,由這樣的居室環境可以看出,主人是一個純任自然,不拘小節而又貧寒的人。他不但因沒有什么財物而不關門閉戶,而且也不關心自己的身體。“卷”,“穿”、“亂”幾個動詞用得好,生動地描寫出山中隱士居室環境之簡陋,也透露出這位隱士的遺落世事,乘化任真的性格。
次聯,寫這位隱士的孤獨生活。幽人,即隱士。《文選》南齊孔稚珪《北山移文》: “或嘆幽人長往,或怨王孫不游。”文中 “幽人”即指隱士。幽人睡足誰呼覺”,在那樣簡陋的居室中的隱士,能安然地睡去,可見其胸懷之坦蕩。他不怕風吹,不怕塵土飛揚,更不怕竊賊,一切任其自然。他睡足了覺,誰來喚醒他呢?既沒有“當關(守門的差役)呼之不置”,也沒有妻子兒女來叫他起床,甚至連雞鳴聲也聽不到,有的只是床前的明月光。攲枕,床上的傾斜的枕頭。從這里可以看出這位隱士的睡態也是極隨便的。他居住在門戶洞開、風葉飄零的簡陋的房屋中,與他為伴的只有山間之風塵與天上之明月,這就著力寫出這位隱士的孤獨生活,他沒有任何親人,沒有朋友,只是一個人住在簡陋的居室中。
北宋神宗時代,宰相王安石實行變法,力圖改變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對和阻撓,變法遭到失敗。宋哲宗以后,宋王朝更趨腐敗沒落,一些有正義感的封建階級知識分子便以隱居山林的方式來擺脫黑暗昏庸的官場,這首詩就是吟詠隱士生活的。詩的風格平淡清疏,語言自然流暢,讀之給人以目睹身臨之感。
上一篇:《先秦民歌·河廣》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洛陽行者為薛靈蕓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