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楚中小兒求雨謠》原文與賞析
青龍頭,白龍尾,小兒求雨天歡喜。大雨落在田壟中,小雨落在花園里。
水災和旱災是人類歷史上最常見的自然災害。一遇此災,或 “人為魚鱉”,或赤地千里;衣食無著,餓殍遍野。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災害來時便大多聽天由命,無所作為。他們能做到的便常常是迷信舉動,或求龍王開恩,或祈天公保佑。這首《楚中小兒求雨謠》,便是楚中發生大旱時,小兒參與求雨的歌謠。楚中,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故用以泛指該地。主要指今之湖北省,兼及湖南省。
古人認為蛟龍是發水的,龍王主水,因而我國古代求雨總是要與“龍”相連,龍王廟的建立是為此,“大水沖倒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也指的是此。因而本歌謠的前三句便是:“青龍頭,白龍尾,小兒求雨天歡喜”。意為小兒參與求雨,主水的龍王也表示歡喜,青龍白龍都紛紛降臨,將雨澤甘露灑向人間大地。
后二句:“大雨落在田壟中,小雨落在花園里”,進一步表明小兒求雨時的心愿。如果降雨,就讓大雨降在田壟上,讓禾苗莊稼茁壯生長,解除旱象;同時,為了有效地利用雨水,就讓小雨落在各家的花園里,也使自家的庭院點綴得更加美好。
整首歌謠主要都是表達兒童求雨時的善良愿望的,在此際,只能講好話,不能說喪氣的話;否則求雨不成,天公震怒,一切都會落空。但是,愿望終歸是愿望,求雨不一定會求到,旱災還是常常會有發生。
這首兒歌,內容簡短,范圍狹窄。是以小代大,以偏賅全的寫作手法的體現。如求雨時的具體場景便一句未提。楚中求雨的具體做法不知與北方是否全同。北方求雨,大多是農民成群結隊,袒背赤腳,披著蓑衣,頭戴用柳樹枝編成的圓圈兒,邊走邊喊,敲鑼打鼓。街道兩旁店鋪與人家等便都紛紛把一盆一桶的清水向這些人潑去,求雨人便喊道:“好大雨、好大雨啊!”冀圖感動上蒼,感動龍王,普降甘霖,廣救眾生。這種求雨的場面,當今的人們已是難以見到的了。
上一篇:《秦漢民歌·桓靈時童謠》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宋代民歌·無名神·樊若水女鬼(寄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