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讀曲歌(選七首)·其三十六》原文與賞析
日光沒已盡,宿鳥縱橫飛。徙倚望行云,躞蹀待郎歸。
這是一首描寫黃昏時(shí)分一位少婦盼望郎君回歸的情歌。其意境很像《詩經(jīng) ·王風(fēng)·君子于役》。
太陽漸漸地從地平線上消失了,借著它的余暉,還可以看見群鳥在天空中縱橫交錯(cuò)地匆匆忙忙地飛行,向林中尋覓歸宿。就生活常規(guī)而論,忙碌一天或遠(yuǎn)出歸來的人,歸心似箭,紛紛奔向家門同妻兒團(tuán)聚,而家人急切盼望親人的歸來。“日光沒已盡,宿鳥縱橫飛”兩句,藝術(shù)地概括了家人盼歸的典型環(huán)境。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人: “徙倚望行云,躞蹀待郎歸。”此時(shí)此景,她佇立樓臺(tái)或窗前,翹首凝視天際的流云,也許她心愛的人就在那流云之下吧。(需要說明的是: “徙倚”一詞有兩解,一曰徘徊,二曰站立,此處宜作“站立”解。因佇立才是望云沉思之象,且可與 “躞蹀”避復(fù)。)但沉思是不能持久的,她終于坐立不安了,于是走到中庭或門外,不斷地徘徊起來,也許正像謝眺在《有所思》中寫的那樣: “徘徊東陌上,月出行人稀。”她心愛的郎君回來沒有呢?不得而知。但是,作為一首詩所創(chuàng)造的盼郎回歸的意境,卻是情透紙背了。
這首歌在藝術(shù)上頗有可取之處。其一,前兩句既是寫景,也是起興,特別是 “宿鳥縱橫飛”自然引發(fā)日暮盼歸之情思,正是 “觸物以起情謂之興,物動(dòng)情也”(宋·李仲蒙語)。其二,第三句 “徙倚望行云”中的 “行云”意象深遠(yuǎn)。魏晉以來的詩作中,往往以 “云”寄托女子思夫之情。如 “浮云何洋洋,愿因通我詞。飄飖不可寄,徙倚徒相思。”(徐干《室思》) “白云翩翩翔天庭,流景仿佛非君形。白云飄飄,舍我高翔; 青云徘徊,為我愁腸。”(傅玄《云歌》)這使人想象到,本歌中 “徒倚望行云”的她,也許把殷切的思念借行云傳寄給未歸的他,也許在行云的形象中依稀看見了天涯飄泊的他的身影。
上一篇:《唐代民歌·祓禊曲(三首)·其三》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時(shí)歌·春歌·其九》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