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鵲踏枝》原文與賞析
獨坐更深人寂寂,懷念家鄉,路遠關山隔。寒雁飛來無消息,教兒牽斷心腸憶。仰告三光珠淚滴,教他耶娘,甚處傳書覓。自嘆宿緣作他邦客,辜負尊親虛勞力。
這首歌辭寫作客他鄉的游子對家鄉的無比懷念和他感覺愧對父母的心情。感情真摯,催人淚下。
告別家鄉,寄居他處,無論是誰,都會感覺或多或少的難過。感情細膩的人,思鄉之情便尤為強烈。家鄉曾培養他,哺育他,他和家鄉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所以每當夜深人靜,他總是獨自一人,對窗而坐,想想自己非常熟悉的家鄉。和家鄉隔著萬水千山,路途遙遠,他的孤獨感更為強烈。
在許多詩詞中,不難發現,寫思念家鄉親人的詩詞大都是在月夜,因此可以說,月夜最適合思者情緒的自然釋放。夜的黑暗使思者關閉了白天的諸多煩惱的大門,可以獨坐一邊,享受一下屬于自己的那一片情感天空;夜的靜寂使思者有機會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而使之歸一,那就是集中到思念家鄉的情緒中來;月夜能使思者的思情透過那黑暗而遙寄家鄉,似乎這一絲光亮能把思情帶到千里之遙的家鄉和親人身邊去,讓親人也能感受到思者的思情,也就是明月千里寄相思。此辭也選擇了適合思情自然流動的最佳環境——月夜。在月夜中,思者懷念家鄉,渴盼家書,深感愧對父母,這些感情如泉水般一同涌來,使思者久久不能平靜。
思者把希望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它能帶來家鄉的消息,父母的消息。然而每次希望的結果都令人失望,家鄉親人杳無音信。“教兒牽斷心腸憶”,這是多么真摯的感情,它反映出思者的極大痛苦,肝腸寸斷,催人淚下。仰望日月星辰,思者思緒萬千,那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簌簌地往下滴,內心苦喊著,何時何地能得到家書呢?希望渺茫如煙,思者心中萬分凄苦。
關山隔,寒雁無信,使游子對自身的處境產生由衷的慨嘆:由于平素的緣分使自己作了他鄉人,辜負了雙親。可憐天下父母心,雙親對游子當然給予厚愛,游子也準備報答父母養育之恩,但是由于作了他鄉人,遠離父母,未盡孝道,當然深感內疚,覺得愧對父母。尤其是未收到父母來信,不知雙親近況如何,更覺自己做兒失職,也更加掛念雙親。
這首歌辭把游子的情緒真實地表達出來,先是“憶念家鄉”,接著“牽斷心腸”、“珠淚滴”,最后是“自嘆”。這些情緒在詞中自然地流動著,并在流動中發展著。由思念家鄉到最后的自嘆,是思者情緒的流動線,在這條線上纏繞的始終是游子的孤獨、凄苦與內疚。游子淚濕青衫,欣賞者也禁不住淚水盈眶,這便是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先秦民歌·鴟鸮》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漢民歌·上邪》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