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民歌·艷歌行二首·其二》原文與賞析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離離,上枝拂青云,中心十?dāng)?shù)圍。洛陽發(fā)中梁,松樹竊自悲。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持作四輪車,載至洛陽宮。觀者莫不嘆,問是何山材。誰能刻鏤此?公輸與魯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蘇合香。本自南山松,今為宮殿梁。
此詩描寫南山松的遭遇,它本是生長在南山之上,可讓人運至宮中被刻鏤漆畫,對于生長在自然界的松樹來說無疑是一場大災(zāi)難,從而表現(xiàn)了作者鄙視榮祿的思想。
開端四句寫南山松的高大繁茂: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離離。上枝拂青云,中心十?dāng)?shù)圍。”嵬嵬,高大的樣子。離離,繁茂的樣子。《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彼黍離離。”那南山之石嵬嵬突兀,山上的松柏是多么的繁茂,上枝能拂拭云天,樹干有十幾圍。這茂盛的松樹是在南山石上生長著,承受著風(fēng)霜雨露,大自然造就了它。巍峨的南山永遠(yuǎn)是它最好的生長場所。
接著的四句是寫松樹遭到的“殊遇”。“洛陽發(fā)中梁,松樹竊自悲。斧鋸截是松,松樹東西摧。”發(fā),采伐。中梁,指棟梁。南山之松正在繁茂生長之時,洛陽要采伐棟梁。為此,松樹便暗自悲傷。斧鋸截斷了這株巨松,它東西摧倒了。然后便將它運到洛陽,“持作四輪車,載至洛陽宮。觀者莫不嘆,問是何山材。”當(dāng)這株巨松運到洛陽宮時,觀者沒有不贊嘆的,紛紛打聽這是生長在那座大山上的美松。松樹被運到了洛陽宮,自然是用來修建宮殿,因此還要遭受刻鏤、丹漆之苦。“誰能刻鏤此?公輸與魯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蘇合香。”這株大樹一般刻工是不配來雕刻它的,能夠勝此重任的只有魯班。雕刻之后,還要加上丹漆,再用蘇合香熏。“公榆與魯班”句,公輸,魯班的號。明是一人,而分開說,在于強調(diào)魯班的作用。南山松從被采伐到雕刻,用丹漆、熏香,可以說遭受了種種摧殘。最后“本自南山松,今為宮殿梁”二句,表現(xiàn)了作者的不平之情,原本是南山的巨松,如今變成了洛陽 “宮殿梁”,言外之意,南山松情愿生活在那累累石上,也不愿意做宮殿梁。
此詩采用了比興手法,以南山松來比喻那些不慕榮祿之人。當(dāng)時社會黑暗,與其說升到地位顯赫的官位,來到宮中,還不如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下層,因為不受任何摧殘和束縛,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這在當(dāng)時是極為可貴的。
另外,語言極為通俗,可以說明白如話,但又不失其含蓄,通過松樹的命運、遭遇,來表達(dá)觀點,可謂情思蘊藉,耐人尋味。
上一篇:《唐代民歌·蓋羅縫·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桃葉歌三首·其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