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歌·十畝之間》原文與賞析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這是一首采桑者之歌。
關于桑和采桑, 《詩經》里多有反映。諸如《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是說洼地里桑枝繁茂,葉子又鮮又嫩。它是作為男女幽會之所來寫的。《鄘風·桑中》: “期我乎桑中”,則是男女密約相會于桑林之中。《衛風 ·氓》:“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繁茂比喻被遺棄的女子當年輕美貌之時,得到氓的歡心。“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之黃落,比喻女子一旦年老色衰,被氓所遺棄。《豳風·七月》:“女執懿筐,遵彼微行,愛求柔桑。”“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則從采桑、修剪桑枝、養蠶、紡絲染絲、織布、做衣,寫了采桑勞動的全過程,然而奴隸卻處于被奴役、被剝削的地位,詩人流露出滿腹怨恨的情緒。不管從那個角度去寫桑,桑在《詩經》里作為描寫對象出現得十分頻繁。
《十畝之間》也是寫桑,確切地說是寫采桑的人們采桑散工之后,互打招呼,相邀歸家的歡快場面。
詩分二章,反復抒發歡愉之情。第一章“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十畝之間,十畝桑田之內。似不像 《孟子 ·梁惠王上》所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在五畝地大小的住宅,在四周空地種植上桑樹。看來這里所說是一塊大面積的桑林(桑園)。桑者,采桑的人,一般是婦女承擔此任。閑閑,悠然自得的樣子。第二章與第一章內容基本相同,只是換了幾個字詞。這兩章的大意是說:“在十畝地的桑田里,采桑的人們勞動完畢,悠然自得,樂哈哈地向同伴打招呼說: 走吧,我和你一快回家去。”
這首詩雖敘事簡約,但內涵深廣,給人留下了廣泛想象的余地。首先一片廣闊的桑園展現在人們面前,《七月》詩說“蠶月條桑”。蠶月,養蠶之月,即陰歷三月。三月里養蠶之月,也就是采桑之月。由此可知詩中所寫是春曖花開,鳥語花香,風和日麗,桑葉滿園,搖曳生姿,整個被綠葉覆蓋的春季景象。人們置身其中,爭先恐后地采桑,她們邊勞動,邊議論著養蠶、吐絲、紡績、著色、織布……,談笑風生,美好的憧憬一幕幕在眼前掠過,經過自己辛勤勞動,創造財富,創造幸福,心里該是多么甜美,多么愜意呀!經過一天的緊張勞動,就要下工了,她們悠然自得,和樂相處,在歡聲笑語中,互相打招呼,又結伴而歸。
詩人所寫不是某一個人,而是群體形象,這就把春日群體采桑圖生動逼真地描繪出來。在這幅畫圖上有一望無際的桑林,有勞作的場面,有散工后談笑戲嬉的情節,有相招相邀結伴而歸的喜悅,呈現出一片歡樂的氣氛。從這一歡樂氣氛中反映了勞動人民熱愛勞動,自得其樂的優良品德。
這首小詩,是勞動人民勞動生活的真實寫照。從寫作來看,每句詩最后一字都用了一個“兮”字,自然而然地拖長了語調,拉長了音節,舒綬了節奏,它正好與勞動之后的輕松愉快氣氛結合起來,讀起來輕松自然,瑯瑯上口。
上一篇:《清代民歌·剃頭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漢民歌·古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