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歌·(西調(diào))乍離別》原文與賞析
乍離別,難割難舍,要待要走,回頭又看,慟淚兒擦了又流,由不的勾起那恩愛牽連。罷,罷,罷,趁早登程,免的又在陽關(guān)路上頻嗟嘆。見了些黃花滿地,草木凋零,離人對景更惹愁煩。下在旅店之中,更深寂寞,愁怕孤枕,懶去安眠,寒蛩不住聲鬧喧,孤雁兒陣陣哀鳴,叫得我好心酸。(疊)冷清清只有那穿窗斜月將我伴。(疊)
這支曲子寫戀人離別的痛苦。此曲從特別的角度,運用獨特的表現(xiàn)技巧,把感人的離別之情抒寫得深摯入微,纏綿悱惻,細膩感人。
曲子先是攝取了 “乍離別”時的凄楚場面: “乍離別,難割難舍,要待要走,回頭又看,慟淚兒擦了又流,由不的勾起那恩愛牽連。”這里寫出了那即將登程的旅人與情侶的難分難舍。先說他割不斷那縷情絲,頻頻回首,步履難移。再寫他的心中痛苦,禁不住雙淚漣漣。最后寫他心中想起往日的恩愛之事,愈加流連難去。作者抓住場面、情事、氣氛從正面直接寫出將離而未離,要分而難舍的乍別之時那感人肺腹、斷人肝腸的悲哀與痛苦。
接著,作品變換了抒寫的角度,用頓挫之筆,將上面的正面描寫收住。轉(zhuǎn)寫這位旅人要截斷留戀之情,立登前程,他嘆道: “罷,罷,罷,趁早登程,免的又在陽關(guān)路上頻嗟嘆。”我們似乎看到他腳一跺,心一橫,毅然轉(zhuǎn)身,就要上路。可一想他敘說的原因,“免的又在陽關(guān)路上頻嗟嘆”,就感到他情感的閘門沒有鎖住,反而開啟得更大了。隨即,小曲的筆致在頓挫之后,又立刻宕開,寫旅人想象自己離去之后,在古道之上,客舍之中,目見耳聞的悲涼之景。這樣因情設(shè)景,以景襯情,更深一層地寫出離別的悲傷。首先他想到自己離開親人在陽關(guān)路上踽踽獨行:“見了些黃花滿地,草木凋零,離人對景更惹愁煩。”然后他又想到,行一程之后,天昏日暮,古道無人,投宿于荒村野店: “更深寂寞,愁怕孤枕,懶去安眠,寒蛩不住聲鬧喧,孤雁兒陣陣哀鳴,叫得我好心酸,冷清清只有那穿窗斜月將我伴。”這里一幕是古道荒郊的衰颯秋景:茫茫古道,伸向遠方,路側(cè)清瘦的黃菊,在風中搖曳,四面的效野,荒樹野藤,一片枯黃。另一幕是野店孤枕的凄涼夜景:夜靜更深,店中冷寂,室中蟋蟀長吟,窗外孤雁哀鳴,清冷的月光穿窗斜照,更增幾分凄涼。繪出這兩幅圖畫,都是為了抒寫離情之苦。借景抒情,大多是人物即月所見,實景實寫。而這里所寫之景卻是旅人設(shè)想店啟程后途中所見之景,店中所處之境,是以虛筆寫想象中的景物,這種想象之景又完全是因情而設(shè)。這樣,旅人雖然尚在自家府前留連未去,卻可以靈活地虛寫旅程中方能看到的景物,用別后旅途的凄涼,來渲染眼前離別的悲傷。雖未觀景,同樣可以寫景,可以取得化景物為情思,繪情思為畫面的獨特的抒情效果。
這首民歌的抒情手法很純熟,收到了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在結(jié)構(gòu)上,它很善于 “取勢”,用筆揚抑有致,收縱自如,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情波浪,形成了強烈的抒情氛圍。在具體抒寫離情時,它一方面通過真實的離別場面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一方面又運用虛筆,巧妙地因情設(shè)景,借景抒情。這樣,筆法多變,使表達的情感更為豐富,又化虛為實,增強了形象性和感染力。變換了形式就等于改變了內(nèi)容。所以,這支小令題材常見,讀后卻使人倍感新鮮,難以忘懷。
上一篇:《元代民歌·(正宮)塞鴻秋·山行警》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唐代民歌·一片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