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鶯沉吟,恨的是老夫人,
將我許配鄭恒為何因?
我有千般樣的委曲煩難向誰云?
不能夠與君瑞成婚配,
總不如投河覓井懸梁尋個自盡。
那時教你靦著老臉,可怎么見人!
——清·顏自德輯《霓裳續譜·平岔》
在《霓裳續譜》中,根據《西廂記》的題材改編的小曲很多。這一篇對崔鶯鶯形象的改塑,較有特色。
可喜的是,本篇中的崔鶯鶯形象比《西廂記》中的崔鶯鶯形象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她的愛憎感情更鮮明。一開頭就寫明:“鶯鶯沉吟,恨的是老夫人?!北M管老夫人是她的親生母親,但是只要她不顧女兒的幸福,堅持女兒所不同意的封建包辦婚姻,鶯鶯就毫不留情地要表示她的“恨”。
其次,她的反抗性格更突出。在《西廂記》中,當老夫人不同意把鶯鶯許配給張君瑞時,鶯鶯只是表示“病染沈疴,斷然難活?!?第二本第三折)而在這首小曲中她則斬釘截鐵地表示:“不能夠與君瑞成婚配”,她就要“投河覓井懸梁尋個自盡?!弊詺?,對于她來說并不是消極的,而是出于對那個黑暗社會的絕望,用她的話來說:“我有千般樣的委曲煩難向誰云?”小曲所改塑的鶯鶯形象,表現了寧死不屈的反抗斗爭精神。這是原劇本中所沒有的。
再次,鶯鶯的反抗斗爭充滿了智慧的光芒。她之所以揚言要自殺,旨在以此相威脅:“那時教你靦著老臉,可怎么見人?!”靦(tian忝)著老臉,即厚著老臉。她巧妙地利用封建禮教的虛偽性,來逼迫她的老母就范、讓步。這種機智勇敢的斗爭精神,在《西廂記》中只有紅娘才有,在鶯鶯身上是從未有過的。
這首小曲對崔鶯鶯形象的上述三方面的提高,說明它是按照民間對自由愛情的追求者的理想和愿望來改塑崔鶯鶯形象的。因此,它的題材雖然來自《西廂記》,而在實際上已經是熔鑄了民間特色的民間創作。
上一篇:《芣苢》原文|賞析
下一篇:《蠟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