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
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yáng)。
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jīng)·鄭風(fēng)》
這是一首反映男女野合的愛情詩。詩共兩章,章法和內(nèi)容基本相同。
首二句寫景:“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溥(tuan):形容露水結(jié)成水珠,下段的瀼瀼(rang)指露水多的樣子。野地里青草綿延,草葉上露珠晶圓,這是仲春清晨的景象。它為一對情侶的巧遇提供了一個典型的活動環(huán)境。按照古代的婚姻禮俗,早春二月正是青年男女自由相會的美好佳節(jié):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周禮·地官·媒氏》)所以,這二句詩既是即景起興,又是人物相遇的特定時、地背景的交代,正如朱熹所說:“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間,故賦其所在以起興。”(《詩集傳》)
三、四句寫人:“有美一人,清揚(yáng)婉兮。”這個寫法很高明,作者避開了對美人的正面鋪敘,采用了一種較為空靈虛化的手法,突出描述了姑娘的眼眉。 “清揚(yáng)”即清明,形容眼睛的明媚傳神。據(jù)《世說新語·巧藝》載,東晉畫圣顧愷之畫人像,常數(shù)年不點(diǎn)睛。他認(rèn)為“四體妍蚩,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目睛)中。”魯迅也說過:“要極省儉地畫出一個人的特點(diǎn),最好是畫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說來》)這二句詩的精煉,不僅“以少總多”地寫出了美人的風(fēng)韻神采,而且還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足夠空間,可以對姑娘的美麗自由地加以聯(lián)想補(bǔ)充。它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中“遺貌取神” “虛處著墨”等手法的形成,有著始創(chuàng)的開啟作用。
綠野、紅粉相得益彰,此景、此人意外相遇,小伙子的激動之情化作了對姑娘的大膽追求:“邂逅相遇,適我愿兮。”“邂逅相遇,與子偕臧。”“臧”通“藏”。——碰巧與你來相遇,真是遂了我的心和愿;碰巧與你來相會,和你共藏兩心歡。于是,他們雙雙迅速地隱沒在那野田叢草的深處了。全詩的結(jié)尾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這首小詩真實(shí)地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愛情生活的一個風(fēng)俗側(cè)面,格調(diào)明朗歡快,具有輕喜劇的色彩。
上一篇:《鄭白渠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金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