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二更,做一夢,團圓得有興。
千般思,萬般愛,摟抱著親親。
猛然間驚醒了,教我神魂不定。
夢中的人兒不見了,我還向夢中去尋。
囑咐我夢中的人兒也,千萬在夢兒中等一等。
——明·馮夢龍輯《掛枝兒》
本篇以夢中與情人團圓,把對自由愛情的熱烈渴望,刻畫得頗為生動、感人。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境,往往是人的心理狀態的反映。在封建社會,青年男女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無法自由相愛。然而,封建勢力能夠捆住人的手腳,卻無法扼殺人們內心對自由愛情的熱烈追求。她(他)們即使在當時的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自由愛情的理想,連做夢也要夢寐以求。你看,這首民歌作者就是“正二更,做一夢,團圓得有興。”她跟她的情人在夢中自由自在地盡情相愛:“千般思,萬般愛,摟抱著親親。”這該是多么甜蜜、美好、自由、幸福啊!可惜好景不長,夢境終究是虛幻的,“猛然間驚醒了,教我神魂不定。”怎么辦?難道能就此放棄對自由愛情幸福的追求么?不!她雖然已經從夢中“驚醒了”,明明知道剛才“團圓得有興”的是夢,也明明知道: “夢中的人兒不見了,”可是她卻偏偏要“我還向夢中去尋,囑咐我夢中的人兒也,千萬在夢兒中等一等。”如果說前面“做一夢”的夢,還只是實實在在的夢的話,那么,這后面所說的夢,實際上已變成她所執著追求的理想愛情的代名詞了。理想的愛情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去尋覓,而只能到夢境中去追求,這把封建社會的殘酷、黑暗,把人們對自由愛情要求的執著、強烈,表現得該是令人多么怵目驚心啊!
它的篇幅雖然不長,但人物的感情卻被描繪得跌宕起伏,動人心魄。它經歷了三個層次:首先,是在夢中與情人“團圓得有興”,一開始就把感情推上了高潮;接著,就“猛然間驚醒了”,感情的激流如突然跌進了萬丈深淵;然而她絕不灰心喪氣,卻仍然孜孜以求,用她的話來說, “我還向夢中去尋”,這感情看似在深淵中回旋,而實則是在向更大的高潮搏擊奮進!它所寫的“夢”雖然是虛幻的,而所表達的感情卻是極為真摯、強烈的;所反映的社會內容,如前所述,則更是極為深刻、動人的。
上一篇:《桃園結義》原文|賞析
下一篇:《歌院秦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