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
該篇約作于唐玄宗開元(713—741)年間,是一首通過誓愿表現女主人公追求堅貞不諭愛情的民間詞。
女子與所愛的人歡度良霄,在盡情享受愛情甜蜜果實的同時,又有當時社會婦女易遭遺棄的陰影掠上心頭,喜憂參半,于是并發出激切的誓辭,表示??菔癄€永相愛。上片首句突兀而起,開門見山:“枕前發盡千般愿”。 “愿”,盟誓。愛情誓言本來就是一種強烈的感情宣泄,現在又飾以“盡”與“千般”這類極端性的詞語,其決心就顯得更加堅定。此句開全篇之端,又攝全詞之魂,下面一氣貫注的誓辭,都由此滾出。以盟誓表達愛情的真摯專一,可以從正面寫,也可以從反面寫,第二句連用“要休”與“且待”兩詞,表示愛情罷休要等一系列條件實現了才有可能,就是從反面的角度來抒寫,其決絕態度更顯突出。這詞上下片連成一氣,從上片第二句始,至下片第二句終,詞中一共舉出了五種自然現象作為假設,那就是“青山爛”、 “水面上秤錘浮”、“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 “北斗回南面”,即青山爛掉,沉重的秤錘在水面上浮起,黃河徹底干涸,各居東西、此出彼沒的參星和辰星同時在白天出現,本來指向北面的北斗星的斗柄轉而指向南面,說要等到這些事出現了愛情才會終止。但事實上所舉五種假設的現象是不可能出現的,這就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忠于愛情的堅強意志。該詞從首句起,就像沖飆激浪,滾滾而下,一瀉千里,而至下片第三句,則作一停頓回旋: “休即未能休”,意為即使上述五種情況都已成為事實,似乎愛情可以罷休了,但還是不能罷休。接著又提出一個新的假設:“且待三更見日頭”,要等半夜三更見到太陽,才能讓愛情終止。這是運用似退實進的手法,進一步加強詞意,從而更加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絕不使愛情破裂的決心。
這首詞感情熾熱潑辣,率直外露。從起句“發盡千般愿”始,其感情的傾泄,就猶如火山噴涌,巖漿四濺,一發而不可收拾。下面又重復連用三個“休”字、三個“待”字,加強語意,加重語氣,感情色彩越顯濃烈奔放。此詞構思奇異巧妙,獨特新穎。為了表示決不中斷愛情,詞中提出了一系列假設條件,而這些條件是極端的,荒謬的,根本不可能成為事實的,這就比直白地表達愛意更加強烈,更加撼人心魄。在進行假設時,該詞用了從“青山爛”到“三更見日頭”的一連串比喻,來說明假設絕不會變為現實。這些比喻來自于平常的自然現象,形象貼切,富于生活氣息;設喻還重復聯貫,連用六種意象形容同一個意思,層見疊出,錯綜利落,這種博喻修辭手段的運用,既使表情達意鮮明生動,又起渲染強調的作用,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讀這篇敦煌曲子詞時,很容易使人想到漢代樂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兩者在內容、構思和表現手法上都極為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渡闲啊繁磉_對愛情忠貞的誓言,既從“長命無絕衰”的正面來寫,又從“乃敢與君絕”的反面來寫,首尾殊途而同歸,在前后寫法變化中感情的抒發得到強化。這首詞抒寫愛情的山誓海盟,完全從“要休”的反面角度來寫,在連續地反復地提出不可能實現的假設條件中加以充分表達。《上邪》運用博喻,從“山無陵”直到“天地合”,無所間斷,一氣呵成,而這篇《菩薩蠻》在連貫地用了五個比喻后,在“休即未能休”處略作頓挫,再以一個比喻作假設,更有曲折跌宕之致。此詞對《上邪》來說,既有所繼承,又推陳出新,獨具一格。它是一闕帶有民間詞鮮明特點的愛情絕唱。
上一篇:《菩薩蠻》原文|賞析
下一篇:《菩薩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