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造得寒衣無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 長城路,實難行。乳酪山下雪紛紛。吃酒則為隔飯病,愿身強健早還歸。
——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
孟姜女,民間傳說中人物。漢代劉向《列女傳·齊杞梁妻》四記齊杞梁殖戰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人所編《琱玉集》記載秦時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為妻,杞良被遣筑長城為官吏所擊殺,仲姿哭長城下,城即崩倒。在后來民間傳說中,孟仲姿和杞梁多作孟姜女和范喜良。從這首《搗練子》,可知唐代已盛行孟姜女的故事。
《搗練子》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寫杞梁一去燕山久而不歸,三九隆冬,其妻千里迢迢,前去送寒衣,由是表現夫妻感情的深篤。下片寫姜女不顧路途艱險,在大雪紛飛之際,祝愿丈夫身體強健,早日平安歸家。上片中一、二兩句交代人物關系,第二句的主語為杞梁, “一去燕山更不歸”,暗寓譴責譏刺,因為杞梁的一去燕山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迫于封建統治者強征徭役的暴政, “更不歸”,寫出征期之長,音信皆無,令親人不能放心。三、四句寫出姜女的處境艱難,也反襯出性格的堅強。做好寒衣沒有人去送,可見姜女家中沒有年輕力壯的男子,擴而言之,全村的青壯年全都被抓去修筑長城,因此只好自己去送。在封建時代,一個年輕的弱女子拋頭露面,千里迢迢,遠送寒衣,需要何等的決心與勇氣!
下片前三句寫送衣路上,本來就路途難行,卻又碰上天下大雪,就更是難上加難。然而女主人公沒有畏縮,反而由大雪天寒,想到丈夫的處境。最后兩句是姜女的希望與祝愿。 “吃酒則為隔飯病”,意為臨行時一定曾囑咐丈夫一人在外,不要喝酒,因為借酒澆愁,容易傷身。但面對紛飛大雪,卻又希望丈夫能飲酒御寒。 “則為”,只為之意。 “隔”,阻隔,擋住。 “飯病”,“飯”為訛字,應作“犯”。意為適量喝點酒,只是為了阻隔老病復發。最后直抒胸臆,希望丈夫身體康健,以便能早日還家,重歸團聚。字里行間,姜女的美好心靈,對丈夫的體貼關心,油然溢出。
這首詞的人民性極強,這是孟姜女故事廣泛流傳,旺盛的藝術生命力的基石。全詞沒有一句直接譴責封建統治者,卻又無一句不是控訴暴政拆散家庭,帶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災難與不幸。孟姜女與杞梁均為鮮明可信的典型形象,代表著千千萬萬征夫怨女的共同遭遇,因而極易引起被壓迫者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共鳴,成為一曲久傳不衰的哀傷樂曲。
至于姜女的悲慘結局,見于《古謠諺》卷八十所引《琴操》中的《芑(即杞)梁妻歌》,其歌記載說: “芑梁妻嘆者,齊邑芑梁殖之妻所作也。莊公襲莒,殖戰而死,妻嘆曰: ‘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外無所依,內無所倚,將何以立吾節,豈能更二哉,亦死而已矣。’于是乃援琴而鼓之曰: ‘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哀感皇天,城為之墜,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總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補充和演化,世代的民間藝人根據自己的意愿,加以浪漫主義的瑰麗想象,使之更加完整和動人,孟姜女也就成為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不朽藝術形象。
上一篇:《捉搦歌》原文|賞析
下一篇:《搖船》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