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相逢揖馬鞭,客中相見客中憐。
欲邀擊筑悲歌飲,正值傾家無酒錢。
江東風(fēng)光不借人,枉殺落花空自春。
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chǎn)今朝貧。
丈夫何事空嘯傲,不如燒卻頭上巾。
君為進士不得進,我被秋霜生旅鬢。
時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兒唾廉藺。
匣中盤劍裝魚昔魚,閑在腰間未用渠。
且將換酒與君醉,醉歸托宿吳專諸。
李白長安受挫后,以苦悶的心情再次浪跡天下,途中偶遇堂姊妹的孩子高鎮(zhèn)。高鎮(zhèn)生平未詳,但從李白贈給他的兩首詩來看,他排行第五,又稱“高五”;是一位懷才不遇的名士。李白與他相處甚好。這首詩是詩人醉酒后所寫,且看他說了什么醉話。
開篇點明二人是在途中(“客中”)相見的,然而相見的場合卻不一般,“馬上相逢揖馬鞭。”在風(fēng)塵仆仆中巧遇能不驚喜?而馬上持鞭致禮,又呈現(xiàn)一副豪杰儀態(tài)。不必說,這樣的豪士相見定會有一番快談暢飲,以盡邂逅之歡。
然而接下去的六句,詩人的興頭被眼前的貧窮一掃而光,情感轉(zhuǎn)入低谷。他本想來一次“擊筑悲歌飲”,彈琴作樂,放歌豪飲,無奈手頭無錢!但他并不甘心罷休,因為“江東(長江下游之地) 風(fēng)光不借人。”所謂“不借人”是說好景不長。豈能待人! 一種及時行樂的欲望煎迫著詩人的心,于是詠嘆今日貧窮的原因:“黃金逐手快意盡,昨日破產(chǎn)今朝貧。”原來他曾是金錢在手的人,但為了稱心如意一揮而光。乍看去,他好象是個不留余地的浪子,其實他是一個看重生命價值的有識之士。因為在 “黃金逐手快意盡”的內(nèi)面,含著“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李白 《將進酒》)的傲岸,他只取快意而不在乎金錢的聚散,這一點正是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因此,詩人不是象市儈小人那樣因無錢而愁嘆,而是因不能適意快情而悲咽。
詩至此似乎難以為繼,可是大詩人卻象獅子一樣怒吼了!“丈夫何事空嘯傲,不如燒卻頭上巾。”“嘯傲”是曠放不受拘束的意思,這里是指貧困無業(yè)。“頭上巾”即“儒巾”,這是讀書人的一種裝束,這里表示儒生的身份。詩人一反世俗之見,男子漢為什么要廝守讀書求仕一途困死?他對從甥說,你力試不取,我被逐宮廷,今又白發(fā)滿頭,干脆我們棄儒另求生路罷。“燒卻”二字是氣話,亦是卓見。這句話是對當時士人價值取向的無情否定。后來,杜甫也有相同的感受,寫出“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左丞丈二十二韻》,的名句,雖然同具批判力,但在情感上卻缺少李白的憤激,也缺乏破釜沉舟、重造人生的膽量。接著,筆鋒一轉(zhuǎn),如出殺手锏,直刺社會:“時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兒唾廉藺。”詩人以譏諷的口吻說道: 時代是清明的,可是英雄豪杰不被重用;小小的孩童也瞧不起能夠濟世救國的人才。詩人借用趙國名將廉頗、賢相藺相如的典故,大膽地批判扼殺人才的社會,以此來寬慰仕途不進的高鎮(zhèn)。
既然人才貶值,甥舅囊中羞澀,眼下該何以為是? 李白以他獨特的方式來解決目前的窘境:“匣中盤劍裝魚昔魚, 閑在腰間未用渠。且將換酒與君醉,醉歸托宿吳專諸。”李白對從甥說: 掛在腰間的寶劍在這時代是無用的了, 不如把它裝在魚昔魚皮做成的刀鞘里, 擺放回匣中, 拿它向酒館老板換酒喝吧。讓我們一醉方休,然后去此地俠士家美美睡上一覺!“以劍買醉”,這似乎是詩中的一個細節(jié),相似的細節(jié)也曾在 《將進酒》 里出現(xiàn),但本詩的細節(jié)卻含有深意。“劍”在李白的詩中通常代表濟世的理想,而如今棄劍就意味著詩人對現(xiàn)實的絕望,不再對統(tǒng)治者抱有幻想。“醉”,這一形象在他詩中往往表示為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這一點他的朋友杜甫看得很清楚,所以在 《飲中八仙歌》 中這樣描寫他的醉態(tài):“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連天子都不放在醉眼中,可見這“醉”實在是與王侯相抗衡的傲態(tài)。特別應(yīng)注意的是他們還要 “歸宿”吳專諸。所謂吳專諸者,乃是春秋時刺殺吳王的俠客,這是否在暗示自己要棄儒從俠,過著叛逆者的生活? 總之,本詩并非在說什么醉話,恰恰相反,是在以藝術(shù)的語言所做的一次自白!
這里所說的 “藝術(shù)語言”,呈現(xiàn)了這樣一個顯著的特點: 全篇似乎缺乏精撰巧構(gòu),只是漫談似的勸慰對方,其實是詩人淋漓盡致地抒發(fā)情感,以情感的波濤滌蕩對方(自然也包括讀者) 的胸懷,從而把人帶入一種新的精神境界。開篇兩句驚喜,接下六句悲嘆,再六句憤懣,結(jié)尾四句則是曠放。這情感的騰挪跳躍,恰如游龍翻江,使人覺得紙面生風(fēng),神搖目眩,從而感到一種奪人心魄的力量。而這,正是李白詩歌所特有的一種藝術(shù)魅力,在中國古代詩歌王國中,幾乎無第二個詩人的作品可以匹敵!
上一篇:李白《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采蓮曲》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