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傳奇編·孫柚·琴心記(第十四出家徒四壁)
臨邛富人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新寡。一日,卓王孫邀請司馬相如、臨邛令王吉等一同吃酒,席間卓文君因耐不住青春寂寞,又聽說相如甚有名氣,便到堂前偷覷。二人以琴聲互表愛慕,經文君貼身丫鬟從中暗通殷勤,終結為夫妻,逃奔成都。不料司馬相如家徒四壁,無法生活,無奈返回臨邛,以賣酒為生。文君當壚于市,相如滌器雜作。卓王孫覺得丟臉,勉強撥給房貲及嫁妝,使相如夫婦得返成都。蜀人楊得意為狗監,向皇上推薦 《子虛賦》,武帝贊賞備至,于是召見相如,命為著作郎,后任為中郎將,領兵曉諭巴蜀,譴取唐蒙。豈料唐蒙從中設陷,上誣告相如于朝庭,下哄騙文君于成都。致使相如受紲下獄,文君剪發為尼。三年之后,王吉晉升廷尉,代為訴狀伸冤,相如才得以昭雪,客居茂陵。他思念文君,至誠不二。此時,文君遠隔關山,身處峨眉,相思成病,又聽信傳言,相如另有新歡,痛苦欲絕,差人送去絕筆一封。相如得知文君下落,急忙遣人迎請,二人終得團圓。
【賀圣朝】 (貼上) 愁看芳草迷魂,新妝一日何曾。能消幾個悶黃昏,把離恨支撐。
愁重不禁秋色老,體輕空被主人憐。奴家記得圣人有云,三思而行,再斯可矣。當初隨小姐與長卿同來,本圖他有個榮華日子,誰想到不彌月,那窮酸鬼口食不周,把小姐的衣飾都費盡了。他兀居甕牖,尚對殘編,如何救得饑也。早遣青囊出村借米,至今未歸。破瓦生塵,空囊垂罄。我且乘小姐臥時,到門外拾些枯柴,挑些苦菜,煮碗湯與他充饑。天啊! 這四壁凄涼,孤琴冷淡,好不羞死了文章魁首,仕女班頭。(拾柴介)。
【花心動】 落葉荒村,攪西風去來飄滾。葉呵,今日歸根,何日逢春,相沾雨露深恩。只怕花開鐵樹渾無準,空令我役損愁魂,做 一場南柯虛夢,將心勾引。不免將柴堆下去,挑菜兒。
(挑介)
【好姐姐】 土泥輕沾指痕,傷心處盈盈嬌嫩。菜呵,我就是你。偏諳苦味,同生一處根。如今將伊吃呵,只為饑難忍,無方設計堪輸盡,借此聊生學獻芹。
料得此時,小姐也應起身。我且進去煮湯則個。正是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下)
【前腔】 (旦上) 黯然思量斷魂,都忘了他時鉛粉。,雖遭苦運,甘為薄命人,今何恨! 巖巖瘦骨空擔病,裊裊微肢漫損神。
景色蕭蕭道路難,佳人流淚上花班。愁來自拔金釵股,劃出瞿塘十二灘。奴家一時背父,千里從夫,豈料居徒四壁,食減三餐。終日相捱,莫能存活。思量自悔,左右一身當災,教孤紅圖甚,也受這股苦楚。也罷也罷,長卿雖則貧困,決不久居人下。我且隱忍過去,再作區處。幸得諳些女紅,且去繡完一幅裙襕,將來易些柴米用度則個。(繡介)
【前腔】 可憐鴛鴦浪紋,愁緒亂暗縈方寸?;臻_連理,誰知沒下根。魂難倩,才添彩絲線重亂,認得金針眼又昏。
呀,我好饑了,不免喚孤紅討早膳吃。(喚介,貼上) 錦帳添香睡,銀羹信手調。如今番寂寞,青菜污紅綃。小姐喚我,必為早膳。待取湯去,聊與充饑。小姐,一碗青湯在此,請些則個。(旦) 呀,好苦! 如何早膳也無? 這碗清湯,叫我如何吃得下!(貼) 小姐,不瞞你說,青囊借米未回,故薦此湯充饑。雖不是烹龍宰鳳,也強如嚙雪吞氈。倘一日苦盡甘來,這個中滋味也該曉得些。就請略略沾唇,權當些些充腹。(旦) 便吃他也不能飽,恰才繡得裙襴在此,你去易些薪米來。(貼) 好苦也! 當初刺鳳描龍手,今作尋柴換米人。呀,你看那窮酸的又來要早膳吃了。
【寶鼎兒】 (生上) 可怪進退雙難,羝羊觸藩偏困。
相如不自度德量力,私挾文君至此??赡呜毑蛔越o,對面成羞。他雖無怨尤之心,以我大丈夫處此,寧不愧死無地! 自昨至今,尚無粒食。早遣青囊借米,想是己回。聞小姐起身,不免喚他同吃早膳。小姐—— (旦) 呀,來得恰好,就請用些。(生吃介)呀,怎么是碗苦菜湯? 小姐,相如罪當萬死! (哭介)
【雁來紅】 你薺湯可惱情,比糟糠更苦吞。(旦) 糟糠之妻,我也甘做,只是你讀書呵,太羹難把鹽梅進,空受酸辛運。(貼) 先生,這滋味你道如何? 小姐呵,不是擔饑忍餓人,你呵,空懸甑,蕭條起塵,苦把分羹為合巹。
(生) 孤紅,事已至此,不須嘲笑! 呀,青囊回來了,快取米來! (丑上) 上山擒虎易,開口告人難。淚眼拋來濕,喉嚨叫得干。有皮剛剩骨,無膽只留肝。不說心中苦,先疼眼下酸。(生) 咄,我要米用,怎生在此胡說! (丑) 相公,一言難盡。小人到沈小二家借米,那妻子道;“我家自用也不勾,那里有得借人!”小人苦苦求他,反被一場羞辱。因此含淚而歸,胡謅幾句,不意相公聽見了。(生) 有這等事? 教我有何面目,不如投井而死罷! (投介,丑叫介,旦貼救介,旦) 長卿,你大丈夫一至此哉? 當時第居臨邛,從昆弟假貨,猶足為生,何至自苦若此?(生) 相如雖則貧困,怎肯仰給于人? (旦) 可惜你讀書的,不識古人遇難時?
【前腔】 不記得過昭關倦伍員,不記得過函關苦晉文,不記得霸王曾向吳門困,不記得李廣郵亭悶,不記得尼父皇皇病在陳。(貼) 你還要顧名義、不肯去空啣恨,將聲謾吞,守寒枝棲不穩。
(生) 小姐,我就去呵——
【園林好】 不慮著他人見嗔,只怕你父親廝近。倘伊知覺,中起風波,恰不是驀地里悲歡難論。須臾鳳折鸞分,須臾鳳折鸞分。
(丑折,生云) 相公,這等凄涼四壁,又圖甚合宅團圓,你看這
【沉醉東風】攪人魂風酸雨昏,斷人腸病容愁鬢,偏苦著冷秋天雁迷孤陣,怎能勾笑口相親。教他兩人,實住不得。愁松布裙,悶壓破茵,怎奈得此際凄冷時運。
(旦) 你慮我父親呵,若去而免禍,正是死中求活。
【川撥棹】 他若念天親,有些意分,管和你夫妻原廝近。他若宿念未消,有傍人和勸解紛。長卿,我真心將來勸君,非是大限來時各自分。
青囊,你明日就去買船,到臨邛再作區處。
【紅繡鞋】 (合) 須道骨肉私恩,情親; 看來不是外人,須信。明朝早泛蜀江云,投他郡,背孤村,將來事,且休論。
(生) 青囊,米又借不回家,好生饑餓。我還有鹔鹴裘一領,你去陽昌家典下一壺酒來,我與小姐解悶。(脫介)。
【尾】 重裘脫卻身無分,追歡且解今宵悶。(貼丑) 只恐醒來背不溫。
獻芹: 古人把自己的建議一類的東西稱“芹獻”或“獻芹”,以示自謙。過昭關倦伍員: 指楚平王七年 (522),伍奢被殺之后,伍員經宋鄭至吳之事。(見《史記》)。過函關苦晉文: 晉文公重耳為晉獻公長子,因獻公立幼子為嗣,重耳曾亡奔在外十九年。這句指晉文公西過函關而屈就人下之事。(見《左傳》)
霸王曾向吳門困: 指項羽困于吳中之事。(見《史記》) 李廣郵亭悶: 《史記》載: 漢武帝時,李廣擊匈奴而敗,被削為庶人,閑居在藍田。一日“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止廣宿亭下。’此句當用此。尼父皇皇病在陳: 《史記》載,孔子適陳,與弟子相失,獨立郭東門,無所依歸,累累若喪家之狗。
《家徒四壁》一出,由十三支曲子組成,開始的情節發展緩慢,頗富有詩情畫意。雖然“從昨至今,尚無粒食”,但主人公并沒有因此而顯得頹喪不堪。清早,侍女和男仆一起來就為主人的衣食而奔忙:青囊出村借米,孤紅拾柴挖菜。卓文君盡管不時對“一時背父,千里從夫”產生后悔情緒,但由于對司馬相如未來出人頭地還抱有一線希望,故而雖苦猶能借以自慰。場面平靜甚至以清冷悲涼為色調,渲染出他此時孤寞困窘的環境氣氛。這種氣氛和人物的心情是統一的,也反襯出他們因自由相愛而被社會冷遇乃至遺棄的悲涼情景。此時司馬相如以為青囊早已借米回來,粥已煮熟,誰料卻碰見卓文君與孤紅正在吃野菜湯。戲劇矛盾迅速集中而激化起來: 文君哀怨,孤紅指責。弄得司馬相如無可奈何。又加上青囊返回,不但兩手空空,而且滿臉怨情。打問原因,原來遭人羞辱。一下子將戲劇情節推向高潮。當司馬相如欲尋自盡時,卓文君即援引古事,從旁相勸。最后二人效法古人,一起返回臨邛。這里雖然有點說教的成分,但情節安排上卻恰當自然,簡潔緊密。也為后文寫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當壚于市,賣酒為生的情節作了鋪墊。
《琴心記》不但情節緊湊,而且還為我們塑造了兩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司馬相如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御用文人的典型。他充當了封建統治者的工具,缺乏完整的人格,而劇中卻把他當作一個正面典型來加以塑造和欣賞。他靠為統治者寫文章謀生,自然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他的文章被統治者賞識了,他也就得寵了。一旦文章遭受冷遇,他也就隨之而落魄。這一出戲所寫,正是他作為一個落魄文人不愿“脫下長衫”“站著喝酒” (魯迅 《孔乙己》中描寫孔乙己的話) 而最終不得不“脫下長衫”“用手走路”的完整表演。他作為一個轉變角色,其所以能轉變,除了環境所迫、生存要求而外,更在于卓文君的耐心勸導。因此,戲中他的唱段不多,一共有兩支曲子和兩次合唱。顯然,作者并沒有著意寫他。
卓文君是人們熟悉的不守封建閨范的女性形象。她忠于愛情,為追求愛情自由,她敢于沖破封建家庭的封鎖,與司馬相如一起私奔。有四支曲子一個聯唱和一個合唱,第一、第二支是 【前腔】,為登臺后所唱,自嘲之中包含著對司馬相如的愛慕和對愛情的忠誠專一,雖忍饑挨餓、遭逢苦運,折磨得她“巖巖疲骨空擔病”,“認得金針眼又昏”,但她“甘為薄命人”,“左右一身當災”,無怨無恨,恬退隱忍。這當然有中國勞動婦女善良純樸的一面。不僅如此,她還打算用當年“刺鳳描龍”的手做些女紅,尋柴換米,度過眼前困境。由于他們的自由結合,違背了“媒勺之言,父母之命”,因此,難以被封建社會所容納,他們私奔成都后,柴米無給,便陷入生活困境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是退而屈服,返回臨邛父家,還是忠于愛情,設法擺脫困境。這里,卓文君較之于司馬相如更令人起敬。正當司馬相如不知所措的時候,卓文君一方面用自己的衣服換取柴米,維持生活,一方面用自己的聰明智慧和伶巧的雙手做些女紅換取柴米,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大家閨秀的嬌氣,敢于吃苦,在無米之時與侍女一起吃野菜湯,任勞任怨。這些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婦女聰明智慧、勤勞善良的品德。第三支曲子是 【雁來紅】,嬌嗔之中含有一絲傷嘆。第四支是 【前腔】。這是這出戲的戲眼所在,高潮所在。當卓文君建議司馬相如返回臨邛“或從昆弟假貸,猶是為生”時,司馬相如很難為情,“雖則貧困,怎肯仰給于人”! 此時卓文君一連援引五個典故,借以說服司馬相如從古人遇難時的所作所為中汲取教訓。五個“不記得”的反問句,步步緊逼,氣勢強烈,造成一種不容置辯的強烈語氣,從而促使對方震驚,以達到說服的目的。接下來的劇情就是司馬相如說出隱衷,表明思想,終而至于同意返回臨邛。這雖是被困窘所迫,但畢竟是卓文君向其父屈服的表現,或者說是卓文君用暫時的屈服來保住他們長久的愛情的一種做法。從后來的情節看,當卓文君返回臨邛時,卓王孫并沒有開門迎接,而是‘杜門謝客’,甚至連向昆弟假貸也未能實現。卓文君從挫折中堅定下來,毅然“當壚市中”,以賣酒為業,表現了徹底與其家庭決裂的決心??傊?,卓文君較之于司馬相如給人的印象要深得多,鮮明得多。
此外,劇中還有兩個人物,一個是孤紅,一個是青囊。這兩個人物,從劇情看不是主要人物。但卻寫得真實形象,生動感人。孤紅這個身無分文的仆人,她純樸勤勞,忠于主人,在跟卓文君期間她什么都干,拾柴挖菜,掃地做飯,顯示出下層勞動人民的品德。但她比較勢利看不起青囊,落井下石地對待司馬相如,小市民習氣濃厚。正因為這樣,她的形象才顯得豐滿。青囊,是一個喜劇腳色,在劇中言語不多,但幽默滑稽,為戲劇增添了幾許活潑氣氛。青囊的形象也是豐滿的。
《琴心記》雖然戲劇場面宏大,但主要人物卻不多,一線縱貫到底,情節起伏曲折。就這一出來看,場面變化只有兩次,一次是孤紅拾柴挖菜,一次在司馬相如家院。故事集中,簡潔精煉,仿佛影視文學中的一兩個場景。另外,戲劇語言講究音律文采,甚至連對白都要對仗,從而增加了戲劇語言的音樂美和節奏感。但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某些語言不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
上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葉時章·琥珀匙(第十八出傳歌)
下一篇:戲曲名著·傳奇編·高明·琵琶記(第二十一出·糟糠自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