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宋代劇曲·元代南戲·佚名《白兔記·受封》原文與翻譯、賞析
【番卜算】 (生上) 三箭定天山,一戰成奇績。捷音今已達彤庭,料想加官職。
【卜算先】(小生上)喜色動龍顏,恩詔傳丹鳳。
(生、小生) 萬歲,萬歲,萬萬歲兄弟,我輩蒙朝廷如此弘恩,敢不盡心為國!你即時馳回本營,將有功者盡行開錄,以憑升授。(小生應下,生) 今日且喜大平無事,不免請夫人出來,到后花園中閑玩一番,多少是好。(請介,小旦上)
【卜算后】 夫榮妻貴福無窮,偕老百年同。(生相見介,)
【柳搖金】 (生)春光明媚,游人似蟻,金勒馬頻嘶。萬紫爭妍麗,粉蝶兒成對飛。忽聽得賣花聲過,忽聽得賣花聲過,轉過畫橋西。欲買幾朵花來,妝個花籃花轎兒。(合) 朝歡暮樂,效學于飛,效學于飛,和你永諧連理。
【前腔】炎威可畏,涼亭避暑,浴罷晚涼時。纖手調冰水,佳人雪藕絲。聽操瑤琴一曲,聽操瑤琴一曲,句句有相思。一似冰盤,浸浮瓜與沉李。(合前)
【前腔】金梧飄墜,紈扇懶揮,牛女會佳期。只見丹桂飄金蕊,風傳香韻美。遙望著碧天如洗,遙望著碧天如洗,萬里月揚輝。夫人,我和你一似皓月澄清,團圓到底。(合前)
【前腔】 嚴冬天氣,彤云布密,滿空飛。只見上下同一色,千山失翠微。畫閣紅爐深處,畫閣紅爐深處,歡宴飲瓊卮。相公,我和你滿拼沉醉,共樂、共樂銷金帳里。(合前,小生扮咬臍上)
【繞地游】朱扉畫戟,畫堂中萬千豐麗。幸吾父品登高位,文武中盡稱為最。
《白兔記》 是南戲的早期作品。完成于元末明初,由永嘉 (溫州) 書會才人創作,作者姓名今已不詳。該劇與 《荊釵記》、《拜月亭》、《殺狗記》 并稱 “四大傳奇”,都是在民間長期流傳的作品。
本劇敷演的是五代十國時期后漢高祖劉智遠與其妻李三娘悲歡離合的故事。劇情如下: 后漢高祖劉智遠出身貧窮,早年不務正業,日夜游蕩,寄居馬明王廟中,為沙陀村首戶李文奎收留,從事勞動。后太公偶見其酣睡時身顯異相,認為他將來必成大器,于是將女兒李三娘許配與他。太公夫婦死后,三娘兄嫂屢屢刁難他們,逼得智遠離家投軍。從軍后智遠又現異相,被岳節度使招贅為婿,后屢立戰功,官至節度使,權重一方。智遠從軍后,三娘被兄嫂苦逼,日間挑水,夜晚磨麥,受盡折磨; 磨房產子,身邊無人照應,用牙咬斷臍帶,取名 “咬臍郎”。狠心的兄嫂欲溺死嬰兒,幸被火公竇老仗義救出,送到智遠軍中。智遠的新夫人岳秀英心地善良,品行賢惠,將咬臍視為己出,悉心撫養。十六年后,咬臍長大成人,學成一身武藝。一日率家丁出獵,馳至沙陀村井邊,正遇衣衫破舊、頭發蓬亂的李三娘。歸家將見聞稟告父母,引出智遠便衣還鄉、私會三娘、最后夫妻母子團圓的大結局。
該劇的創作將歷史人物與民間傳說巧妙融合,劇情始終圍繞著劉智遠、李三娘的悲歡離合,以他們起伏迭宕的遭遇展示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實為借古人之身,傳世事之奇,發作者之思。
本出所表現的是男主人公劉智遠從軍后平賊立功,受到封賞,同秀英共享富貴的歡樂情景。最后,已長大成人的咬臍上場,請求出獵,成為后面井邊見母、夫妻重會的過渡。
戲一開場,劉智遠志得意滿地上場,自比古代名將,回想著自己在戰場上的英姿,期待著朝廷的嘉獎。“三箭定天山”,典出 《新 (舊) 唐書·薛仁貴傳》: 唐代名將薛仁貴任鐵勒道行軍總管時,領兵攻打天山一帶的九姓突厥,在對陣時連發三箭,射殺三人,令敵眾膽寒,紛紛投降,于是平定天山。軍中作歌贊曰: “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 部將史弘肇緊跟上場,帶來了朝廷封賞的詔書: 封元帥劉智遠為節度使,先鋒史弘肇為團練使。智遠本負氣離家,而今身沐寵榮,固是春風得意,請出新夫人岳秀英與其分享榮升的喜悅。下面的四支 【柳搖金】 節奏歡暢,辭意華美,以 “萬紫爭妍麗,粉蝶兒成對飛”、“纖手調冰水,佳人雪藕絲”、“丹桂飄金蕊,風傳香韻美”、“上下同一色,千山失翠微” 分別描繪游春、消夏、金秋、嚴冬四季美景,其中浸透了顯貴之家酒酣物迷的奢華。這里對智遠享樂生活的竭力渲染,強烈襯托了前面所描繪的三娘日間挑水、夜晚磨麥、子生子離的凄苦景象。其實,口中不言不等于心中不想,在內心深處,誰又能夠忘記自己的過去,不管它有多么破舊,多么難堪。智遠今日的苦盡甘來,固然是其自身的努力和機遇使然,似乎他有資格盡情享受眼前的富貴與秾情。假如落魄時,沒有李太公一家的接納和與三娘婚姻的慰藉,成天豪飲聚賭、偷雞摸狗的他將何能自救?若說剛入伍時位卑身賤,初入贅時身不由己,那么今天,還可以 “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啼”嗎?華麗的表象終歸是一種掩飾、一種逃避。咬臍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這種表象的諷刺; 咬臍的出場,使之如多彩的泡沫一樣被擊碎。好逸惡勞的劉智遠,慣以姻親關系攀附富紳權貴,企圖以此獲取自己立身的資本,就算最終可以拿鳳冠霞帔來接取受盡苦難的妻子,那李氏、包括岳氏在內,其內心的委曲又豈是富貴可以抵償!看到這里,人們不禁要為智遠自私怯懦的靈魂、為三娘對丈夫難圓的期待而扼腕心寒。
上一篇:《琵琶記·高堂稱壽》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白兔記·私會》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