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雜劇·徐復祚《一文錢》原文與翻譯、賞析
(生) 我想,做人家千難萬難,比如我,一錢不使,辛勤四十余年,才攢得這些家貲,尚不滿千萬。
【懶畫眉】 幾時得奇珍異寶萬斯箱,金玉煌煌映畫堂,硨磲瑪瑙壘垣墻,夜明珠百斛如拳樣,七尺珊瑚一萬雙?
【前腔】 怎能夠巴清寡婦主中房,猗頓陶朱販四方,烏孫阿寶牧牛羊,石崇王愷開銀當,刁氏豪奴千萬行?
【前腔】 我一生錢癖在膏肓,阿堵須教繞臥床,便稱柴數米亦何妨?
古人道得好:家有千萬,小處不可不算。(旦) 算得好,算得好,只怕你妻兒老小餓倒了。(生) 那饑寒小事何事講,可不道惜糞如金家始昌!
【前腔】 我豈是看財童子守錢郎,但只是來路艱難不可忘。古人云:財便是命,命便是財。從來財命兩相當,既然人手寧輕放?有日須思沒日糧。
作者于此劇署名 “破慳道人”,明確以指斥慳吝人為宗旨。全劇六折。演慳吝人盧至雖家富千萬,卻讓妻兒日日饑寒,自己也跑到佛家阿蘭節會上去騙飯吃。一日出游,路上拾得一文錢,緊攥手中,舍不得花掉,待餓極,決心“撒漫” (揮霍) 一番,買的還是一文錢的芝麻,為的是數著吃,吃慢些。又怕烏鴉叼去,于是逃到山上一處鳥也飛不到的地方去繼續品嘗。西天帝釋來度化,勸其舍財濟貧,他聽也聽不進。帝釋乃使其飲酒醉臥,自己則幻化為盧至,回家說與家人,過去為慳吝鬼所纏,故而嗜財如命,而今鬼已被圣僧驅走,決意將家財盡數分給窮人,以贖前愆; 又告盧妻,慳吝鬼會化為本人之形再來,當以亂棍驅之。十日后,盧至酒醒還家,果遭毒打,憤而告之國王,不聽,又求佛祖,終得度化,原來是樓廬迦尊者下凡。今選第一折數曲,正是這位慳吝人的夫子自道。
慳吝的另一面就是貪婪,凡慳必貪,越慳越貪,二者合成慳吝人的完整形象。劇中主人公“一錢不使,辛勤四十余年”,本已極盡慳吝之能了,但仍以積攢 “尚不滿千萬” 為憾,一語道破其欲壑難平的心聲,而前兩支 【懶畫眉】 曲就是其心聲的表述。那就是: 珍寶上萬箱,金玉滿畫堂,貝石瑪瑙當墻壘,拳大珍珠用筐裝,還特別提到要 “七尺珊瑚一萬雙”。我們都知道晉代石崇與王愷爭富的故事,石崇也不過是將王愷那株高二尺的珊瑚樹以鐵如意擊碎,然后端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樹六七株來,已經看得王愷目瞪口呆,“惘然自失”,而這位慳吝人所向往的竟是高七尺的珊瑚樹上萬雙——兩萬株! 雖說這癡心妄想過于離譜,一付貪婪的嘴臉卻已活畫出來。不僅于此,他還將如何爭得、如何管得這些財富設想得煞有介事。首先要讓巴清寡婦式的婦女主持內室。巴清寡婦者何?原來秦時巴蜀地區有個名清的寡婦,其先人因得丹穴而暴富,清守先人之業,以財自衛,人不敢欺,始皇帝也視為貞婦而客之,并為之筑女懷清臺,這在《史記·貨殖列傳》 中都有濃重的一筆,慳吝人卻要將這樣的理財家聘為內室,主持家政。此外還要派善于經營的春秋時代魯國猗頓、越國范蠡那樣的人物四方奔波,讓豪富石崇、王愷去開銀號當鋪,讓游牧民族的首領為其放牧牛羊,更派奸詐之徒來護院看家……,積聚財富的伎倆,方方面面設想得可謂十分周全了。記得西方有個話劇叫 《中鋒在黎明前死去》,寫一個富翁一心要將世界上各方面的頂尖人才都收羅在自己身邊,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占有欲望。而《一文錢》 的主人公一點享受的欲望也沒有,唯一的欲望只是對財富的占有,在他的詞典里,“財就是命,命就是財”,二者本是同義詞。值得注意的是詞義的結構,兩支曲辭各是一個設問句,展示其聚財宏圖的是 “幾時得”,安排其聚財手段的是 “怎能勾”,說明這只是一種奢望一種企盼,唯其如此,才表明其朝思暮想,處心積慮,充分暴露出慳吝人對 “錢癖”已執迷到何種地步。
上一篇:《縐梅香騙翰林風月》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七勝記·秦宓論天》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