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蔣士銓《冬青樹·柴市》原文與翻譯、賞析
(劊子押生上)
【北黃鐘·醉花陰】 三載淹留事才了,展愁眉仰天而笑。眼睜睜天柱折,地維搖,舊江山瓦解冰銷。問安身那家好?急煎煎盼到今朝,剛得向轉輪邊頭一掉。
(雜) 丞相爺,前面就是柴市了。
【喜遷鶯】都認做鬼門關程途幽渺,那知是俺上青云梯磴逍遙。休也波焦,不能勾沙場自了,累伊門舉手為俺勞。只因他天不饒,差派俺邯鄲一覺,向血光中尋個收梢。
(雜) 這是留丞相送來筵席,請爺用些。(生) 那個留丞相? (雜) 就是留夢炎,也是南朝來的。(生) 留夢炎那賊子的酒食,怎敢排在這里! (踢翻介)
【刮地風】 噯呀!見了這狼籍杯盤和濁醪,枉鋪陳旨酒嘉肴。可知是陰為惡木泉為盜,這其間多少脂膏。(雜)這是趙學士筵席,請爺用些。(生) 那個趙學士? (雜) 也是南朝來的,叫做趙孟頫。(生) 咳! 子昂也是一代文人,又為宗室,因何失足至此?可惜,可惜!俊王孫一代風騷,枉了他墨妙揮毫。為什么棄先塋,忘舊族,也修降表?圖一個美官銜,學士高。全不管萬千年遺臭名標。(作風雨聲介) (生) 蒼天蒼天! 這風雷來遲了。
【四門子】呀!倘若你真心幫助人家趙,可憐他基業飄搖;也不合厓山雷電將他鬧,做海底月空撈。打殺他元帥驕,殛死他將士梟,卻不保全了宮闈命幾條。到今日鼓亂敲,鏡四招,怒轟轟何關緊要!
(凈) 丞相有甚么遺言?告訴下官,少刻代你奏上。(生大笑介) 你怎知俺的就里來。
【水仙子】呀呀呀,呀你舌苦饒,俺俺俺,俺與你那皇爺有甚瓜和葛?囑囑囑,囑付他宵旰勤勞,切切切,切莫要荒淫無道,休休休,休似那前車覆轍撬,庶庶庶,庶不致依然送掉,那那那,那里有萬歲千秋神器牢?算算算,算唐虞到此多移調。但但但,但能勾承天眷,便永宗祧。
(生大笑介) 俺文天祥死得好明白也。
【尾煞】幸不到灰囊撲面排墻倒,須知俺萬苦千辛才領這一刀。休笑俺個送頭顱的文少保。
《冬青樹》 是一部歷史劇。它真實地反映了宋元易代之際的時代風貌,刻畫了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歌頌忠良、貶斥奸邪,頗具信史之風范。此劇為何以冬青樹為題目呢?冬青樹象征著什么呢?作者在自序中作了回答: “竊觀往代孤忠,當國步已移,尚間關忍死于萬無可為之時,志存恢復,耿耿丹衷,卒完大節,以結國家數百年養士之局,如吾鄉 (江西) 文 (文天祥)、謝 (謝枋得) 兩公者……經曰:‘歲寒,然后知松柏。’ 若兩公者,即以為冬青之樹,誰曰不宜?” 可見,作者正是以堅韌不拔、不肯被嚴寒改變本色的冬青樹來象征文天祥、謝枋得的忠君愛國、不肯屈服于敵寇的崇高品質。以冬青樹為題目,正突出了這種象征意義,體現了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的主旨。張塤作序,說此劇 “以文山 (文天祥)、疊山 (謝枋得) 為經,以趙王孫 (趙孟頫)、汪水云 (汪元量)、幕府諸參軍及一切遺民為緯”。然縱觀全劇,我們會發現,文天祥才是惟一的貫穿全劇始末的中心人物,是“經” 中之 “經”。“緯” 皆是為這個 “經” 服務的。從出師勤王,到入元議和; 從逃出虎口,到重返南宋、再次被執……直至刑場就義,處處表現了文天祥 “志存恢復、耿耿丹衷” 的高尚情懷。《柴市》 一出,即是寫文天祥從容赴難,在柴市英勇就義的情景。其中,文天祥就義過程中的三次大笑充分表現了其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樂觀主義精神。其英雄本色可歌可泣,又可令草木皆悲、風云變色。
第一次大笑是在文天祥赴往柴市的路上。【醉花陰】 一曲正展現了他此時的心境。面對死亡,他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膽怯,而是 “展愁眉仰天大笑”。文天祥曾多次試圖殉國,但均未如愿。第一回是在他入元議和時,北朝大元帥唆都忙右歹命呂文煥等南朝叛臣勸降,并以女色誘之,要將他送往北方。文天祥痛罵賊臣,不肯受辱,拔劍自刎,被北朝臣子奪劍止住。第二回是在他被押到鎮江時,部下余元慶設計夤夜登舟出逃,因一時尋不到船,文天祥以為出逃無望,遂拔靴刀自刎,被部下攔住。后來,文天祥又有兩次自殺,“前過吉州,絕粒七日,竟不餓死; 又吞碯子,嗑涼水,依然無恙”。(第二十四出 《抗節》) 這次柴市就義對于文天祥來說,可謂如愿以償,了卻了他長期以來的殉國心愿。無怪乎他說道 “三載淹留事才了”,“急煎煎盼到今朝”。文天祥早已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誓與國家共存亡。他恨自己無回天之力,惟有眼睜睜看著 “舊江山瓦解冰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國已滅亡,自己身為丞相又怎能茍且偷生?惟有以死來盡臣子之義。
當即將到達柴市時,文天祥以一曲 【喜遷鶯】 來表達自己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都認做鬼門關程途幽渺,那知是俺上青云梯磴逍遙” 正是他大義凜然、樂觀主義情懷的流露。他惟一感到遺憾的是自己戰死沙場的愿望就像《邯鄲記》 中的“黃粱一夢”,無法實現。面對叛臣留夢炎和趙孟頫送來的筵席,文天祥怒罵留為賊子,一腳踢翻酒食,表現出 “士可殺而不可辱” 的氣節。接著,他在 【刮地風】 一曲中繼續痛斥留、趙二人有負圣恩,為了 “圖一個美官銜,學士高。全不管萬千年遺臭名標”。此曲采用對比手法,烘托出文天祥在南朝官員紛紛 “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 的時候,卻舍棄高官厚祿,甘愿以死殉國,具有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氣骨。當文天祥行至法場后,驟然間天昏地黑,風雨雷電大作。在【四門子】 一曲中,他面對蒼天,傾訴了自己對敵人的滿腔仇恨,責備蒼天不應讓祥興皇帝命喪厓山、南宋滅亡,而應 “打殺他元帥驕,殛死他將士梟”。
第二次大笑是在文天祥臨刑時。當監斬官問他有何遺言時,他仰天大笑,在【水仙子】 一曲中對元朝皇帝大肆諷刺挖苦了一番。此曲采用幾個相似的句式,一韻到底,節奏緊促,給人一氣呵成、酣暢淋漓的快感,充溢著對敵人的蔑視。其實,文天祥的這番嘲諷中也暗含著他對元君及后代君主的警誡,即要想社稷永存,就必須順天而行,“宵旰勤勞”,“切莫要荒無道”。這實際上也是作者借文天祥之口發出的對清統治者的忠告。
第三次大笑是在文天祥慷慨就義時。他在【尾煞】一曲中再次表現了自己面對死亡的從容不迫、坦然自若。他的含笑就義讓人不禁想起了近代革命家譚嗣同題在獄中墻壁上的兩句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用這兩句詩來形容文天祥大無畏的英雄豪氣是再恰當不過的。
《柴市》 一出緊緊抓住文天祥的三次大笑,再加上其慷慨激昂、一韻到底的唱詞,活脫脫將一個正義凜然、豪氣沖天、不畏死亡的愛國英雄刻畫出來。他在陰森的法場上仰天大笑,令小人喪膽,讓君子壯志; 他在風雨雷電交加中英勇就義更顯其死的悲壯,死的偉大。他宛如一棵不畏嚴寒的冬青樹,傲然于高山之顛,令人仰止。作者蔣士銓正是以文天祥這一英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愛國思想的。他對英雄志士的歌頌正是此劇的突出特點。
張塤序稱: “文章爛漫易,老境難。老而干瘠,非老也。老而健,老而腴,刊去枝葉,言無余剩,此為老境,非少年學人才人所可幾及也。” 而《冬青樹》 “韻如鐵鑄,文成花粲,此先生老境之文如此”。意思是稱贊此劇不事雕飾,洗盡鉛華,刊去枝葉,文章簡練老辣,風格樸素遒勁,是 “老境之文”。《柴市》 一出便充分體現了這一藝術特色。
上一篇:《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凌波影·仙懷》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