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徐霖《繡襦記·襦護郎寒》原文與翻譯、賞析
【一江風】(旦上)雪兒飄,四野彤云罩,萬徑人蹤杳。想多才流落何方,天那,應做窮途莩。恩情一旦拋,恩情一旦拋,鱗鴻萬里遙。細思量似把心腸絞。
(下略) (生同凈丑眾乞丐上)
【沽美酒】 (生) 鵝毛雪滿空飛,破草薦蓋著羊皮,殘羹剩飯口中吃,李亞仙你怎知?破帽子在頭上搭,破布衫露出肩甲,腰間系一條爛絲麻,腳下穿一雙歪烏辣,上長街又丟抹。咱便是鄭元和。家業使盡待如何,勸郎君休似我。
【蓮花落】 (眾合)小乞兒捧定一個瓢,自不曾有頓飽。肚皮中捱饑餓,頭頂上瑞雪飄,最苦冷難熬。正遇著嚴冬嚴冬天道,凜凜的似水澆,凍得咱來曲折了腰。呀,有那個官人每穿破了的綿襖,戴破了的舊帽,殘羹剩飯舍些與小乞兒嚼。因此打上一回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
一年才過,不覺又是一年春。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小乞兒也曾到東岳西廟里賽靈神。哈哈蓮花落也。小乞兒搖槌象板不離身。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只聽鑼兒鐋鐋鐋,鼓兒咚咚咚,板兒喳喳喳,笛兒支支支,夥里夥里夥夥里夥里夥,小乞兒便也曾鬧過了正陽門。哈哈蓮花落也。只見那柳陰之下,香車寶馬,高挑著鬧竿兒,挨挨拶拶哭哭啼啼都是女妖嬈。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又見那財主每荒郊野外擺著杯盤,列著紙錢,都去上新墳。哈哈蓮花落也。
【醉太平】 (生)卑田院的下司劉九兒宗枝,鄭元和當日拜為師。傳與俺蓮花落的稿兒,抱柱杖走盡了煙花市。揮筆寫就了龍蛇字,把搖槌唱一個鷓鴣詞。這的不是貧雖貧的浪子。
【蓮花落】一年春盡不覺又是一年夏,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只見那財主每,涼亭水閣,散發披襟,手執紈扇,冰盤沉李賞浮瓜。哈哈蓮花落也。又只見一只小舟兒,輕搖謾棹,短纜孤篷,提著鮮草,穿著魚腮,手執蓮臺賞荷花。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驚起那水面上鴛鴦兒,一雙雙,一對對,忒楞楞騰,忒楞楞騰,飛過了浪淘沙。哈哈蓮花落也。鏤金的破瓢,碾玉妝成金系腰,這話教人笑,我在鶯花市上打圍高,叫化些馬打郎羊背皮通行鈔,叫化些赤金白銀珍珠瑪瑙,叫化些雙鳳斜飛白玉搔,叫化些八寶妝成鑲嵌絳,叫化一個十七十八女妖嬈,在懷兒中摟著,因此打上一回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
一年夏盡不覺又是一年秋。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只見那財主每,插著黃花,簪著紅葉飲金甌。哈哈蓮花落也??蓱z那小乞兒寂寂寞寞夜間愁。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又見那北來的孤雁兒咿吚啞啞過南樓。哈哈蓮花落也。叫著那個官人們娘子們,有什么吃不盡的饅頭皮兒、包子嘴兒、麻餅屑兒、馓子股兒共饃饃,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舍些與小乞兒也,強似南寺燒香,北寺看經,請著和尚,喚著尼姑,洴洴澎澎,叮叮咚咚,打著鐃鈸,持齋把素念彌陀。哈哈蓮花落也。
【醉太平】 (生) 繞前街后街,高大院深宅。那一個慈悲好善女裙釵,與乞兒一頓飽齋。與乞兒換一床鋪蓋,與乞兒繡一副合歡帶,與乞兒攜手上陽臺。這的不是救貧的奶奶。
【蓮花落】 一年秋盡不覺又是一年冬。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只見揉綿下絮舞長空。哈哈蓮花落也。可憐見小乞兒曲曲深深把身躬。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只見頭頂上淅淅索索起了幾陣臘梅風。哈哈蓮花落也。只見那財主每,紅爐暖閣,羊羔美酒擁嬌娥。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我想有時節,絨毛毯兒,高麗席兒,紅綾被兒,那些鋪蓋睡了好快活。哈哈蓮花落也。
【醉太平】 (生) 貧窮的志高。村殺我俏難學,教乞兒苦熬。戴一頂半新不舊烏紗帽,穿一領半長不短黃麻罩,系一條半連不斷舊絲絳。這的不是風流每的下梢。
(凈) 如今各人分路去。鄭元和,你今日往安邑東門去。(眾下。生)老爹奶奶,好冷! (旦) 銀箏,你聽外面叫街的聲音,好似鄭郎的。(小旦) 待我看來。叫街的轉來。(生)奶奶,求討些。(小旦)看你不像叫化的。(生)
【蓮花落】娘行每娘行每聽告,叫化的也有些低高。遠在山林近市朝,有錢時也曾象板鸞笙間著鳳簫。俺也曾月夜花朝,鳳友鸞交。結骔帽兒帶著,白玉鉤兒束著,琥珀珠兒垂著,纻絲襖兒穿著,斜皮靴兒登著,襪子也是絨毛。五花馬兒騎著,獬叭狗兒隨著,來興童兒跟著,身邊帶著寶鈔。撞著一個妖嬈。他把咱來相招,引入了窩巢。日日花朝,夜夜元宵,樂樂滔滔,快活逍遙。
(小旦) 既是這般受用,怎么出來叫化。(生)
今日里身子嫖得窮了,結骔帽兒壞了,白玉鉤兒斷了,琥珀珠兒撒了,纻絲襖兒當了,斜皮靴兒綻了, 絨毛襪子破了, 五花馬兒殺了,獬叭狗兒死了,來興童兒賣了,單單剩得個軀勞。身邊沒了寶鈔,老鴇兒將我絮絮叨叨,把我趕出門來,受了多少苦惱。李亞仙不知那里去了,鄭元和不得已了,因此打上一回哩哩蓮花哩哩蓮花落也。
(小旦)你敢是滎陽鄭公子么? (生) 我就是鄭元和。(小旦) 呀! 姐姐,鄭姐夫在此! (旦) 在那里?(小旦) 這不是他! (生) 奶奶,求討些。(旦)這就是他?天那!
【香柳娘】(旦)看他似饑鳶叫號,看他似饑鳶叫號,恁般苦惱。(生)
皇天,好冷。求討些。(旦) 我聞言不覺心驚跳。你不認得我了?我是李亞仙。(生)原來是大姐。(旦) 你怎么這般模樣了?看肌肉盡消,看肌肉盡消。(生) 皇天,好冷。病骨冷難熬,遮身無破襖。(旦) 解繡襦裹包,解繡襦裹包。且扶入西廂暖閣,免教凍倒。(生)我這般模樣!大姐,我不進去。(旦) 令你一朝及此,妾之罪也。快進去,不妨。(生) 只怕累你受氣。(旦) 今日弄得你這般模樣,我就死也無怨恨。請進去。(下略)
《繡襦記》 寫李亞仙與鄭元和的愛情故事。此事始見于唐代白行簡的短篇小說 《李娃傳》。南戲 《李亞仙》(已佚)、雜劇高文秀 《鄭元和風雪打瓦罐》 (佚) 和石君寶、朱有燉的同名雜劇 《李亞仙花酒曲江池》 (均存),皆敘此事。此劇情節與《李娃傳》基本相同,又較多保存了民間南戲的風貌,當是據《李娃傳》 和南戲 《李亞仙》 改編而成,其中也吸收了雜劇的點滴。劇敘常州刺史之子鄭元和赴長安應試,邂逅名妓李亞仙,慕其美色,遂往妓院買笑。床頭金盡時,鴇兒用金蟬脫殼之計逐走元和。元和病倒街頭,流落兇肆 (專事送殯的店鋪) 為歌郎。鄭父至長安述職遇子,恨其辱沒家門,鞭其至死,棄尸而去。元和復蘇后被養濟窮民的卑田院收養。從此學唱蓮花落沿街乞討。亞仙思念元和,終日悲啼,值元和乞討門前,亞仙見后大慟,遂以繡襦包裹、扶入暖閣,并自贖其身,與元和賃屋而居。她督促元和發奮攻書,元和終于考中狀元,除授成都參軍。赴任途中遇升為成都府尹的父親。鄭父感亞仙之恩,遣媒行聘,一家團園。這里所錄為《襦護郎寒》前半出之曲文賓白。
【一江風】 為李亞仙思念鄭元和之曲,她見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憂慮身無分文被趕出妓院的鄭元和已為窮途餓殍,悲嘆自被鴇母割斷恩情,二人相隔有如萬里,再無音訊 (鱗鴻,即魚雁,喻書信)。前思后想,不由得痛斷肝腸。她曾聽說元和已淪為乞丐,故囑丫環銀箏留心,如有叫街的門前經過,可叫個進來相問。
鄭元和與眾乞兒上場后,一曲 【沽美酒】 唱出了這個曾經是一擲千金的貴家公子成為乞丐后的生活: 嚴冬時節,他只能以草為墊、紙作被 (薦,臥席。羊皮,這里指羊皮紙,質堅韌,不透水,可供文書、包裹用),吃的是殘羹剩飯,穿戴著破衣破帽和破鞋 (烏辣,一作兀刺、烏剌,靴子名。北方農民以牛皮制靴,實以烏拉草。《西游記》 六十五回有 “腳踏烏喇鞋一對” 句)。上長街乞討感羞愧 (丟抹: 羞臊,扭捏)。但金錢使盡,不這樣又待如何?接著便與眾乞兒一起同唱 【蓮花落】 求乞 (蓮花落,民間歌曲的一種,以繩子連接七片竹板為節,舊時多為乞兒所歌),從冬唱到春,又從春唱到夏、唱到秋,再唱到冬。所歌皆乞兒饑寒交迫、孤苦無依和財主們富貴奢侈、閑適愜意的生活,兩相對照,突出了貧富不均、苦樂懸殊的社會狀況。多曲
【蓮花落】 穿插于套曲之中,三支【醉太平】,則是鄭元和敘說自己因嫖妓而淪落卑田院,以唱 【蓮花落】 沿街乞討為生的下場,借以驚醒世人。
【香柳娘】 曲為亞仙所唱。她痛憐元和饑寒,不嫌他“遍體臭腥臊,蓬頭一餓莩” (鴇母語),竟解下身穿之繡襦為他御寒,并將他扶入暖閣。當元和怕累亞仙受氣而不肯進屋時,她表示為救治元和就死也無怨恨。元和在凍餒交加,瀕于死亡之時,首先想到的是怕連累亞仙而不是自身的安危。這些描寫突出了二人的癡情與美德。
此出曲詞較多運用對偶句、排比句,唱起來節奏鮮明、音調鏗鏘。文詞質樸自然、淺近易懂,用筆卻不草率。前人激賞其中的 【蓮花落】 詞,認為 “皆乞兒家??陬^語,镕鑄渾成,不見斧鑿痕跡,可與古詩 ‘孔雀東南飛’、‘唧唧復唧唧’ 并驅?!?沈德符,《萬歷野獲編》
上一篇:《紅梅記·鬼辯》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續琵琶·制拍》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