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阮大鋮《春燈謎·沉誤》原文與翻譯、賞析
【北新水令】 (外上) 一程程趲夢到南柯,剛覺頭兒聽長年吆喝。看一圓江月小,萬點蜀山多。兩袖寬羅,兩袖寬羅,有甚風聲他來閑掏摸。
(眾作扭生上介)
【步步嬌】 (生) 我氣咽聲絲難存坐,沒地縫兒堪藏躲。醉里眼摩訶,不是東床,坦腹便便臥。今日家搒掠奈他何,赤精條硬把鹴裘剝。(生) 可憐可憐,我不是賊。(外作冷笑介) 你不是賊,打花了臉,蓬著頭在艙里鉆出來,做甚么勾當。
【北折桂令】 (外)看蠟楂黃皮面爭多,更粉臉花腮足跣頭科。看將來有甚為作,那是漆身豫讓,環(huán)柱荊軻。饒你有舌上隋何,跳不出俺律上蕭何。疾速的供出名姓賊窩,我便一角兒花押文書,行所在衙門發(fā)落。
【江兒水】 (生)我夜月懸梁慣,鄰燈鑿壁多,自不曾鉆穴逾墻過。小生是成都府學秀才。(外) 成都是我舊治地方,那些觀場秀才們,我每科例有卷資。那府里都造送年貌文冊,當堂親領(lǐng)。我離任不久,這些人名都記得,你叫什么名字可就說來。(生) 于生名俊才不薄,蜀人楚地來游學。醉里乾坤偏大,因此上闖入天臺,早早開籠放雀。
【北雁兒落帶得勝令】 (外)則待要發(fā)官司輕罰科,倒是你信口兒胡柴嗑。逗得我心意惡,打得恁皮膚破。牢記得川西名士多,那討這魔合羅,誰稀罕村破落。張柳星撮合難,那無情棍真水火,還苛。敢則是獺皮軍真細作,獺皮軍真細作。
(生慌哭訴介) 念我年少書生,不戒杯酒,偶而乘醉誤入官舫。那幅箋詩,無非是客路良辰偶遇新知,逢場消遣。總是風流罪過,何曾犯法,扭作賊情。況這元宵時日呵。
【僥僥令】 (生) 金吾不禁夜,大酺有歡歌。記得天寶年間,李供奉醉草清平調(diào),就是官里反教那楊妃、高力士呵,把硯臺高捧靴兒脫。怎似你平白地將南山烏北山羅,南山烏北山羅。
【北收江南】 (外)呀,你這盜皇宣御墨罪無過,有甚么別插和,卻不是燈煙閃閃自投蛾。那消那三花杖鼓一敲鑼,美沉沉碧波,美沉沉碧波,一靈兒好央河伯贅湘娥。
【園林好】 (生) 慟爹媽那知我坎坷,我那哥哥呵,手和足從今折割。可憐我墓墳無著,同鷗鷺浴盤渦,我當為厲鬼報冤訛。
《春燈謎》 以書生宇文彥和官宦小姐韋影娘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鋪敘了一個誤會層疊、奇巧叢生的傳奇故事。巫山秀才宇文彥隨父宇文行簡走水路赴任,中途上岸觀賞元宵燈會,在猜射燈謎過程中與改扮為男子的韋樞密小姐影娘相識。兩人歸宿時因一些偶然的巧合而各自錯上了對方的泊船,由是引出一連串陰錯陽差的誤會,導致宇文彥飽經(jīng)患難,辛苦備嘗。后宇文彥在友人幫助下脫離困境,一舉得中狀元,又與影娘結(jié)成姻眷。父母、子女、兄弟相認,澄清從前種種誤會,得到圓滿結(jié)局。這里所選的幾支曲敘寫的是宇文彥錯上韋樞密官船,為對方誤認作不軌之徒而嚴加懲戒的喜劇性場景。
【北新水令】 曲敘寫樞密韋初平被手下仆從一片拿賊呼聲驚起的情形。其中 “一程程趲夢到南柯” 用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故事,以 “南柯”代指夢境,“趲夢” 是一種比喻說法,意謂慢慢睡去,漸入夢鄉(xiāng),像趕路般一程程接近目的地; “長年” 為長隨的又稱; “一圓江月小,萬點蜀山多” 化用宋蘇軾 《后赤壁賦》 中 “山高月小” 之句描繪泊船處的夜景; “兩袖寬羅” 寓有樞密為官兩袖清風的意味; “掏摸” 意指偷盜而言。韋樞密方才睡著,便聽得跟從在船的長隨叫喊,說是拿了個鉆艙賊,等候發(fā)落。樞密急急起身,步出臥艙,但見一月在水,萬山繞船,四外夜深人靜,心中暗想,我為官清正,并無余財,不知這賊人聽到什么風聲,竟來我船上行竊。“看一圓江月小,萬點蜀山多” 兩句點明了劇中時間的遲晚和地點的偏僻,為下文韋樞密私自處置宇文彥提供了可能。
宇文彥被誤認為賊,脫身無計,心中叫苦不迭,【步步嬌】 一曲即反映了他此時焦急惶亂的心境。句中 “存坐” 即存身之意; “摩訶” 意為模糊; “坦腹便便臥”的 “便便” 是腹部肥大的形容語,“不是東床” 兩句典出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郄太尉遣人到王丞相府擇婿,眾人皆極整肅,惟有王羲之在東床坦腹而臥,不以為意,郄太尉知道后大加贊賞,遂將女兒嫁給王羲之,這里借此故事形容宇文彥橫臥樞密官船的醉態(tài); “搒掠” 義同拷打; “鸘裘” 系鹔鹴裘的省稱,是一種以鹔鹴鳥皮制成的裘衣,這里用來指代外著的御寒衣服。宇文彥被船上人眾扭住,有口難辯,急得力竭聲嘶,只恨無地縫可鉆,心中懊悔上岸打燈謎時在黃陵廟廟祝處多飲了兩杯,喝得醉眼朦朧,以至上錯了船,躺倒在樞密官艙里。現(xiàn)在被人家剝掉衣服,當作賊來拷問,實是無可奈何。曲辭著墨不多,寥寥數(shù)語即活畫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形象。
隨后的 【北折桂令】 一曲系韋樞密對宇文彥的訊問之語,【江兒水】 則為宇文彥的答辭。【北折桂令】 中 “蠟楂” 同 “蠟渣”; “粉臉花腮” 是宇文彥發(fā)現(xiàn)誤上樞密官船后為掩蓋本來面目而在臉上涂抹胭脂花粉的結(jié)果; “足跣頭科” 為赤足露頂之意。“漆身豫讓”典出 《史記·刺客列傳》,豫讓是春秋戰(zhàn)國間晉卿智伯的家臣,智伯為趙襄子等所滅,豫讓用漆涂身,吞炭變啞,改換容貌,圖謀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復仇; “環(huán)柱荊軻”事見同書同傳,戰(zhàn)國末年燕太子丹遣荊軻行刺秦王嬴政,荊軻假作進獻地圖,趁機在秦廷下手,秦王環(huán)繞廷柱奔逃,荊軻緊跟在后追逐; 這里韋樞密斷定宇文彥涂面改裝意存不良,故借智伯和荊軻事來諷刺他。“隋何” 又作隨何,為漢高祖劉邦的謀士,以能言善辯著稱,所謂 “舌上隋何” 即指此而言; “蕭何” 是漢代開國功臣,曾更定律法,故曲中云 “律上蕭何”。“花押” 系文書末尾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的一種特殊標志; “所在衙門” 指官船停泊之處的當?shù)匮瞄T。【江兒水】 中 “夜月懸梁慣” 和 “鄰燈鑿壁多”分別為漢代孫敬和匡衡之事,孫敬勤學不輟,夜中讀書疲倦欲睡時,便取繩一端系發(fā),一端懸諸屋梁; 匡衡家貧而好學,晚間勤奮。“鉆穴逾墻” 語出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的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意指男女私情為世所不齒,這里借此語為入室行竊的代稱,“自不曾鉆穴逾墻過” 即是說為人正派,從不行作奸犯科之事。“闖入天臺” 系借劉義慶 《幽明錄》 所記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的故典來喻指宇文彥上錯船一事。韋樞密見宇文彥赤腳露頭,一副驚慌失措之態(tài),蠟黃的臉上還抹著一層脂粉,認定他是有意化裝上船,準備下手行竊,遂令他從實招供,以便發(fā)文書送往當?shù)匮瞄T處理。韋樞密威脅說王法無情,再怎么饒舌都是不起作用的,只有老實坦白才有出路。宇文彥辯白說,自己是成都府學秀才,向來只知勤苦攻書,從未作過偷摸之事。為不損及父母臉面,宇文彥故意托名為于俊,不說隨父上任途經(jīng)當?shù)兀暦Q是從蜀中游學到此,因酒醉誤上官船,希望韋樞密手下留情,免罪釋放。這里韋樞密的趾高氣揚、自以為是和宇文彥的低聲下氣、飾詞以辯相映成趣,給全出籠罩上一層濃厚的喜劇色彩。
宇文彥所編造的姓名和身世加重了韋樞密的懷疑,引得他勃然大怒,厲聲叱喝,【北雁兒落帶得勝令】 曲中所鋪衍即為韋樞密的呵斥之言。曲中 “胡柴嗑” 意為胡說; “魔合羅” 是唐宋以來民間常見的嬰孩形玩具,用在這里有罵詈的意味,約相當于說 “鬼東西” 或 “玩意兒”; “村” 有頑劣、愚蠢之意; “破落” 為破落戶的略語,義同無賴; “張柳星” 是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第三、第四、第五宿的合稱,“張柳星撮合難” 表面是說幾顆星難以合到一處,實則意指宇文彥所說與事實對不上。韋樞密久任西川節(jié)度使之職,對蜀中秀才的情形原不陌生。他見宇文彥所言與實際情況對不上號,頓然心頭火起,立時改變了將宇文彥當普通竊賊交地方衙門施以薄懲的主意,決定仔細審理此事。
韋樞密命手下仆從仔細搜檢,結(jié)果從宇文彥袖中搜出女兒韋影娘在黃陵廟燈會上所題的詩箋,誤以為二人有不軌行為,為掩蓋此情,保全自家臉面,便假稱宇文彥偷盜了收存在船艙中的敕書,是水上盜匪獺皮軍派來的細作,宇文彥申辯無效,被韋樞密下令拋進江中。【僥僥令】 和 【北收江南】 兩曲具體描寫了這一過程。【僥僥令】 中 “金吾” 為古代負責京城治安的武官,守衛(wèi)京師,禁止夜行,惟有正月十五全民共歡,開放夜禁,故元宵夜又稱為 “金吾不禁夜”; “大酺” 指元宵節(jié)的大宴飲; “南山鳥北山羅” 語出戰(zhàn)國時韓憑妻何氏所作 《烏鵲歌》 中 “南山有烏,北山張羅” 之句,意謂無辜鳥雀為有意設(shè)置的羅網(wǎng)所籠罩。宇文彥自道元宵佳節(jié),官民同樂,金吾不禁,自己在燈會上歡飲,不覺過量,“偶而乘醉誤入官舫”,袖中箋詩也 “無非是客路良辰偶遇新知,逢場消遣”,并未犯法,隨后又舉出李白醉草清平調(diào)的故事,從反面指責韋樞密苛酷無情,平白抓捕良善。但此時成見亙胸的韋樞密哪里還聽得進這些話,他恨恨地喝住宇文彥,說敢上官船偷盜敕書,好比飛蛾投火,是自取滅亡。現(xiàn)在鐵案如山,不用交地方官府處置,直接拋入江中淹死就是了。
【北收江南】 中 “插和” 義不詳,疑是 “差互” 或 “差訛” 的音轉(zhuǎn),為差錯之意,“三花杖鼓一敲鑼” 系古代押解盜賊的一種儀式,以打鼓、敲鑼作為信號; “河伯”系傳說中的河神,“湘娥” 為水中女神名,相傳舜的二妃娥皇、女英死于湘水,后世名之為湘妃,又稱湘娥,“一靈兒好央河伯贅湘娥” 是對宇文彥被拋入水的嘲諷,意謂你放浪不羈,淹死后還可以請河伯作媒去和水中女神成親。宇文彥錯中生錯,弄巧成拙,韋樞密捕風捉影,急怒攻心,戲劇沖突藉此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作品的喜劇意味更見強烈。
宇文彥蒙冤受屈,痛苦萬狀,【園林好】 一曲寫出他被拋入水前的慘傷心情。曲中 “無著” 意謂沒有著落; “盤渦” 即漩渦。宇文彥自分當死,想到自己年輕輕就要葬身水底,與親人永訣,而此不幸遭遇父母兄長還全然未知,不禁五內(nèi)俱裂,恨極草菅人命的韋樞密,發(fā)誓就是變鬼也要來找他算賬。
古代曲家歷來強調(diào)創(chuàng)作詞曲必須本色當行,認為 “填詞須用本色語,方是作家”。所謂本色語,往往是口語的提純和書面語的俗化。阮大鋮劇作雖未能盡免炫耀詞采、稗販學問的弊病,但相對而言要少得多,且在用典使事時也能把握分寸,盡量注意在發(fā)聲吐語中表現(xiàn)人物身份和特點,做到言如其人,人有其言。他曾在《春燈謎·自序》 中頗為自得地講到自己曲作的長處,言稱“即歌板外一種顰笑歡愁,載于衣褶眉稜者,亦如虎頭、道子,絲絲描出”。如以上數(shù)曲中的 “我氣咽聲絲難存坐,沒地縫兒堪藏躲”、“逗得我心意惡,打得恁皮膚破。牢記得川西名士多,那討這魔合羅,誰稀罕村破落”、“那消那三花杖鼓一敲鑼,美沉沉碧波,美沉沉碧波,一靈兒好央河伯贅湘娥” 等辭句,既清新典雅,又明白如話; 既能顯示詩意,又較易為觀眾和讀者所理解; 既是劇情的有機組成部分,又與劇中人的身份和情緒緊密貼合,稱得起是本色當行的上乘劇詩。此外,作者還注意將曲體選擇與劇情結(jié)合起來,使之為塑造人物服務(wù)。劇中采用南北合套形式,以剛猛勁挺的北曲狀擬韋樞密主觀武斷的聲口,而以溫文靡弱的南曲抒發(fā)宇文彥的一腔冤屈,彼此相映相對,增強了全出的戲劇性。
上一篇:《明珠記·拒奸》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昭君出塞》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