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吳喬在《圍爐詩話》里說:“唐人詩意不必在題中,如右丞《息夫人》云云,使無稗說載其為寧王奪餅師妻作,后人何從知之。”所謂寧王奪餅師妻,即孟棨《本事詩》所載這樣一個故事:“寧王憲(玄宗之兄)貴盛,寵妓數(shù)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媚,王一見矚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環(huán)歲,問之曰:‘汝復(fù)憶餅師否?’默然不答。王召餅師使見之,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余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王命賦詩,王維詩先成云云(即《息夫人》),……王乃歸餅師,使終其志?!?/p>
王命文士賦詩,王維沒有直寫目前,而是旁敲側(cè)擊,寫了一件前代舊事。春秋時楚文王聞息侯夫人美,興兵滅息。息夫人至楚,終日不語。楚王問之,對:“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詳《左傳》莊公十四年)兩個故事,何其相似乃爾。春秋時的息夫人和開元間的餅師婦,盡管時代相去很遠,階級地位懸殊,但被欺凌、被損害的命運卻是相同的,王維眼前這一幕正是一千多年前息夫人悲劇的重演,《息夫人》這個題目,概括了封建社會同類性質(zhì)的社會悲劇。
詩的前兩句著重刻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像是息夫人的內(nèi)心獨白: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忘記舊日的夫妻情義?!敖駮r寵”并不足以收買息夫人的心,反襯了“舊日恩”的珍貴難忘,顯示了淫威和富貴不能征服弱小者的靈魂。息夫人雖然身不由己,但內(nèi)心卻在抗爭著,她是一位有血性的女子。后兩句描繪主人公的形象:“看花”而又“滿眼淚”,環(huán)境和心境形成強烈的反差,主人公的精神極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極力自我克制著,這是為了什么呢?最后點破:“不共楚王言”,原來一切怨憤和仇恨都集中在“楚王”身上。由于前一句“滿眼淚”正為這一句蓄了勢,所以,這個“無言”的形象就顯得格外深沉。詩人塑造了一個受著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婦女形象,也把自己的愛憎是非之情寄寓在這一形象之中,故前人評曰:“只就不言一事點綴之,不加評論,詩品自高。”(李锳《詩法易簡錄》)
這首詩詠息夫人以刺寧王,義正詞嚴,切合情事,深得托古諷今之妙。(富壽蓀《千首唐人絕句》)詩由心理刻畫到形象描繪,一氣而下,渾成自然。寧王是當朝皇帝的兄長,又視王維為師友(詳本傳),詩人卻不肯迎合,批判起來,一點面子也不講,這膽識也是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陳師道《謝趙生惠芍藥三絕句(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陸游《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