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氏
雕弓白羽獵初回,薄夜牛羊復下來。
青冢路邊秋草合,黑山峰外陣云開。
《水鼓子》屬于樂府《近代曲辭》,是隋唐時代的雜曲歌辭。
邊塞詩大多描寫將士忠勇,邊塞荒寒,戍卒辛苦,傷離念遠,這首歌詞卻寫了戰(zhàn)爭平息以后邊頭重現(xiàn)的一番和平景象,反映了人民對邊境安寧、和平生活勞動的愿望,是邊塞詩中的別開生面之作。
詩一開始即敘寫守邊將士秋天傍晚打獵歸來的場面。不寫人而寫物,從側(cè)面著筆。一是刻畫有文彩的弓,一是用白色羽毛作箭翼的箭。“雕”“白”用以染色,明麗鮮亮。射獵的弓箭如此,人的喜氣洋洋的精神已被烘托出來。打獵的將士剛剛回來,又一幅畫面展了開來:外出放牧的牛羊,也從山坡上緩緩下來了,將要歸宿圈中。前幅畫面情調(diào)熱烈而愉快,后幅顯示出悠然安閑之情,令人愜意舒適。兩幅畫面,一先一后,用“初”和“復”相照應;用“薄夜”嵌入第二句頭上,作前后牽挽,使其同置于一個時間背景上。
邊境出現(xiàn)這種景象,自然是由于戰(zhàn)爭停止了的緣故。但若直白交待,便缺乏詩意。作者仍運用形象思維,以畫面呈現(xiàn)。看吧,那叫做“青冢”的王昭君墳墓(今呼和浩特市南)一帶,因為不再行軍打仗,道路兩邊的秋草都巳長得合抱一起了;黑山(即殺虎山,在呼和浩特市境內(nèi))的山峰以外,過去彌漫的戰(zhàn)地煙云,已經(jīng)消失,出現(xiàn)了一片明朗的晴和天地。高適詩云:“青海陣云匝,黑山兵氣沖。”現(xiàn)在與那時正相反。三、四句對偶,近視野的“青冢路邊”與遠視野的“黑山峰外”,形成空間的延伸感,構(gòu)成蔥蘢清明的開闊境界。
整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呈倒裝形態(tài)。前半部分是果,后半部分是因,這是為了突出邊塞重現(xiàn)的和平生活景象;如果按照因果順序順次寫來,則難以突出要寫的主要內(nèi)容。前兩幅畫面是縱向組合,按時間先后組接;后兩幅畫面是橫向組合,按空間方位組接:鏡頭流動變化而又整飾開闊。從反映生活說,明寫眼前輕松活潑的邊地生活圖景,暗寫往日的戰(zhàn)地煙云情形,明暗對比,增加了所寫內(nèi)容的厚度。從語言說,前面用“雕”、“白”色澤明亮的字眼狀寫物象,見出秋高氣爽的特點,亦烘托戰(zhàn)士的喜悅開朗之情;后面說到戰(zhàn)爭,用“青”、“黑”等冷色字眼,流露出沉潛凝重的感情。表現(xiàn)熱冷色調(diào)的字眼的次第推出,給人以隨境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濃妝淡抹的藝術(shù)感受,顯示了作者遣詞造句的卓異功力。
上一篇:張起《春情》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石介《泥溪驛中作》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