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翼
茅店荒雞叫可憎,起來半醒半懵騰。
分明一段勞人畫,馬嚙殘芻鼠瞰燈。
詩的第三句“分明一段勞人畫”,是全詩的概括。結合題目,更確切地說,是一幅羈旅“勞人曉起圖”。
開頭的“茅店”點明了這首詩寫的是羈旅的題材。人生常為生計而奔走他鄉,沐雨櫛風,疲憊不堪。這本是人們常有的經歷,也是自古以來文人常寫的題材。主張“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趙翼,在文藝理論上是反對擬古、主張獨創的,在這首詩里,對前人大量使用的羈旅題材,仍然寫出了獨到的感情和風格。
這首詩寫羈旅早行。“雞叫”表示天將未亮,因為還點著燈。夜間活動的老鼠也還沒有回洞,正在窺伺,打算偷吃燈油。“瞰”(kàn看),是窺看的意思。馬,也還沒有出發的準備,依舊在咀嚼著剩下的草料。芻(chú除),指喂牲口的草料。這里通過老鼠和馬的動態,表現起床趕路的時間過于早,反映旅途的辛勞,為寫出這一旅人是一“勞人”作了鋪墊。
正面寫這一“勞人”,是寫他“起來”了,但并未睡醒。寫他雖然點著了燈,卻仍是“半醒半懵騰”。“懵(méng蒙)騰”,是迷糊的意思。既反映了昨天旅途的的勞苦,使他疲憊不堪,睡下就難以醒來。又反映了今天旅途的艱難,使他一聽雞叫就非強迫自己起來不可。所以雖然巳起床,還點了燈,卻仍然迷迷糊糊醒不過來。就內心感情來說,對雞叫充滿憎惡之情。他多么希望夜晚的時間再長一點,再多睡一會兒也好,可是雞叫了,毫不留情。怨雞叫得太早,實際上是怨休息、睡眠太少;辛苦勞累的又一天,過早地來到了。“勞人”的形象,已活脫而出。詩中的旅人,當是作者自己,真是自畫自,自觀賞。面對這樣的生活,自我品味,自我揶揄,使人仿佛看到一絲苦澀而又詼諧的笑。
歷來寫深夜睡不著覺的羈旅愁思的居多,唐人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正是這方面的千古絕唱,但寫睡不醒的困頓辛勞的少。事實上,讀書人求仕、商賈經商、車夫苦力的為生計奔走,困頓疲憊者多。作者這樣寫,正是他自己的所見所聞與切身體會,說明他寫作不落于前人的窠臼,而是來源于實際生活和他對生活的獨具只眼,在同類題材中自成特色。
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寫茅店鳴叫、馬吃草料、老鼠窺燈、勞人早起。用四組事物動態,組合成一幅羈旅勞人早起的畫面。具有一種率真、本色的風格。
上一篇:鄭燮《竹石》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姚鼐《出池州》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