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圣謨
風號大樹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
短策且隨時旦暮,不堪回首望菰蒲。
在清初的詩壇上,有相當一部分人是頗能堅守民族氣節的,不少人甚至不惜以身殉國。項圣謨似乎不曾有過這么激烈的表示,然入清不仕,甘愿以賣畫度日,貧賤自守,亦算得上是一位志行皎潔之士了。此首題畫的絕句,即是他托物喻志,表現高潔情操的代表作。
詩的一、二句,敘寫畫面的構圖。由首句而知,畫的主體為一棵挺立的大樹,而樹決非靜止,一“號”字,傳達了風之狂怒,亦表現了枝柯騰拏起舞、呼呼作聲的情景。詩人又繼以“中天立”三字加以描述,則大樹之無視險惡、頂天立地的氣概,便因此而躍然紙上,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所著意歌頌的,而狂風中傲然挺立的大樹形象,亦正是詩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次句,為大樹補足了背景。境界無疑是闊大的,然而此種圖景,此種色調,卻給畫面蒙上了落寞蕭瑟的氣氛?!叭毡∥魃健薄么髽溆诼淙盏挠鄷熤?,暗淡凄楚,這樣的一種氛圍,暗喻了國勢的衰頹?!八暮9隆辈幌瘛叭毡∥魃健蹦敲磳?,那么有形可見,它是虛幻的,縹緲的,而內涵卻更為豐富。一方面詩人借它表白了雖經劫難,家國盡破,而自已決不隨勢俯仰的心跡。另方面也流露了由于處于末世,詩人那種悲苦孤寂的情緒。
如果說首二句以抒寫理想為主,那么,三、四句則多了幾分現實?!岸滩摺倍?,又為畫面添加了一筆,大樹下一老者扶杖踽踽而行。這一人物的出現,似乎純粹是為了抒情的需要,“且隨時旦暮”,便是詩人所要訴說的心里話?!扒摇奔础肮们摇?“隨時旦暮”,即“隨時暮”。全句說:風狂天昏,非己力之所及,雖屬萬般無奈,而路姑且一步步艱難地走下去?!安皇持芩凇?,畢竟是遙遠的事情,隨時屈伸也未必全然是無血氣的表現,詩人彼時彼境,也只能如此。但于心卻又何甘!“菰蒲”經秋即凋,自己之作為與“菰蒲”何異?“不堪回首”即訴說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給詩人帶來的精神上的極大痛苦。這末句的感慨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當時的遺民中,恐怕不少是此種心境,雖然消沉了一點,缺少那種抗爭的力量,但處于污泥而作不染之想,這樣的操守,對于一個封建士大夫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上一篇:徐熥《丹陽遇陳十八》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朱之瑜《避地日本感賦(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