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
扁舟慣聽浪淘聲,昨日危沙今日平。
惟有江豚吹白浪①,夜來還抱石頭城②。
【注釋】
①江豚(tun):我國長江中所產(chǎn)的一種哺乳鯨,形似魚。許渾《金陵懷古》:“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fēng)。”②石頭城:指南京。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和石頭山。
【評說】
本詩選自錢謙益《牧齋有學(xué)集》卷八。
錢謙益(1582—1664),明末清初詩人、學(xué)者。字受之,號牧齋,又號蒙叟,亦自稱東澗老人,江蘇常熟人。明萬歷進(jìn)士,授編修,累官至禮部侍郎。南明福王時任禮部尚書。順治三年(1646),清人定江南,錢迎降,被任命為禮部侍郎兼管秘書院事。旋歸故里,以著書為娛,尤擅詩文,詩學(xué)杜甫,兼采唐宋,與吳偉業(yè)、龔鼎孳稱“江左三大家”。著有《初學(xué)集》、《有學(xué)集》。
劉遠(yuǎn)公,據(jù)錢曾注為“故相文端公之孫,尚寶西佩之子”(《牧齋有學(xué)集詩注》),余不詳。錢謙益為其《扁舟江上圖》所題此詩,含蓄有深意,令人回味。詩的首句“浪淘”二字,自然令人想起蘇軾“大江東去,浪淘頸,滾滾長江淘盡了歷史的遺跡。昨日高聳而立,“岌岌乎殆哉”的沙堆,轉(zhuǎn)瞬至今日,就移為平地。很明顯,前兩句以大浪淘沙來比喻乙酉之變的改朝換代。而對這一歷史重大變故,詩人身處扁舟,早已慣聽適應(yīng)了。詩人自己雖曾歸順滿清,失去名節(jié),然而心中的故國之思又難以言狀,目睹畫面江風(fēng)白浪,撞擊心胸肺腑之間,感慨良多。“石頭城”乃故國舊都,此時一片蕭索清寂,只有江豚在茫茫白浪之中搏擊,江浪夜抱石城。詩人以悲慨之筆寫來,折射出他對故國的一片思戀之情,正乃《周元亮賴古堂合刻序》所云:“槎丫于肺腑,撞擊于胸臆。”
上一篇:《柱石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武元直雪霽早行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