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劉禹錫生性爽直,心中想到什么,嘴上就說什么。由于中唐政局復雜,他常常在不自意之中得罪權貴,以致一再受到迫害。在文宗大和年間,劉禹錫為了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不得不對自己的脾氣有所檢討,曾作《口兵戒》以自警:“口者,兵也……五刃之傷,藥之可平;一言成疴,智不能明。”詩題“視刀環”,也有自戒之意。據說刀上置環是為了提醒用刀者思慮周遍,慎之又慎,因此本詩即以刀環比喻慎言。
詩的前兩句暗用《莊子·秋水》中的意思:“可以言論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很精深的思想和極復雜的事物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的。黑格爾曾說:“語言實質上只表達普遍的東西;但人們所想的卻是特殊的東西,個別的東西。因此,不能用語言表達人們所想的東西。”(列寧《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一書摘要》)“言語”與“人意”相比,淺深之別是如此明顯,而詩人卻屢屢因為多言、失言而授人以柄,這實在是太不值得。清代徐曾《而庵說唐詩》卷八結合詩人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道:“夫機貴密,泄則敗。世間喜開口者多為不開口者所害,故一切深意人不易開口,鑒言語氣之為禍而始知不如人意之深也。刀乃利割之器,刀之有環者,寓神武不殺之意。”這是說,劉禹錫鑒于以往“言語之為禍”和感悟到“人意”之深不可測,而有追悔之意。這是總結人生的教訓。
后兩句寫視刀環以寄意的深情。徐曾說:“‘今朝兩相視’,‘兩’指刀與環而言。‘相視’,非夢得視刀環、刀環亦視夢得之謂,是夢得視刀復視環、視環復視刀也……夢得有極不平事在心,盡用得刀著,然其無柄,見此環念頭又頓消歇下去,故不賦刀而賦刀環也。”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劉禹錫并不因為多次以口舌得禍而謹畏自保、消極避世,而是將滿腔不平之氣深埋在心底,積極等待時機。二是說詩題雖然是“視刀環”,而作者的真情所寄卻是刀。為了革除弊政,他必須用快刀去斷亂麻;他的萬重心事,離開了刀,便一無所成。“脈脈”一詞透露了這一消息。而這,正是一個有抱負、有謀略的政治家的可貴之處。
上一篇:王建《宮詞一百首(其五十七)》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