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行
客行祗念路,相爭渡京口。
誰知堤上人,拭淚空搖手。
這也是一首樂府歌辭,屬雜曲類,《玉臺新詠》作《春江曲》,《樂府詩集》作《春江行》。從首句的“客”字來看,這似乎是描述一位多情的青樓女子送別客人時的抒情詩。
古字“祇”“祗”“祇”“秖”相通,是僅僅、只是的意思。“客行祇念路”,筆鋒尖利,揭示那些尋花問柳的客人臨別時所想的只是他們要走的“路”,毫無情意;只顧“相爭渡京口”,對岸邊堤上送他的人視為烏有。京口即如今的鎮江,古稱丹徒、潤州。據《元和志》載: “孫權自吳徒丹徒,號曰京城;后遷建業,于此置京口縣。”梁、陳時期,是很繁華的地方,是去建業的交通要道。 “相爭”,《玉臺新詠》作“相將”,從全詩來看, “相爭”較為準確。“相爭”,才更能襯托出“誰知堤上人,拭淚空搖首”的情景;才能把送者有情、行者無誼的兩種心境表現得更加透徹。這也是蕭綱為詩的特點——細微。這首詩暗寓對那些追名求利者的撻伐之意,想是在他尚未成為太子之前所作。
蕭綱一生愛詩成癖。他在被侯景害死之前,曾被幽系永福省,無復侍者及紙,他便在墻壁和板障上寫詩、作文,竟達數百篇,辭甚凄愴。
上一篇:春林花多媚|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晚出新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