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雜詩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本篇是吳均所作的《山中雜詩三首》中的第一首, 一作《還山》。這首詩似乎是詩人的隨手之作,但卻非常貼切地表現了詩人當時的那種閑適的心境。
開頭一句平起: “山際見來煙,”一個“來”字輕輕寫出,我們可以想象,在薄暮朦朧的背景上,幾點炊煙徐徐飄來,裊裊婷婷,漸漸化入淡藍的天空。在那片恬靜的山野之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詩人那種閑適的心境。接下一句: “竹中窺落日”,詩人隱居在山中,欣賞山景,視點是不斷移動變化著的。第一句的視點是在一個比較開闊而居高的地段,俯瞰著腳下的景色,而這一句則表明詩人已置身于一簇簇茂盛的野竹林中,西下的落日,把金黃的光線投下來,一個“窺”字,境界全出。我們知道,在茂密的竹林里是看不到整個太陽的,看到的只是太陽光從竹林叢的縫隙中探射進來的一道道光線,斑駁陸離,氣象萬千,所以這“窺”字,與其說是詩人的主觀視點,不如說是太陽的多情滲透;另外這一“窺”字的運用,還給人一種詼諧滑稽的感覺,表現了詩人閑適之外還帶有一種孩童般的天性,可以說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韻味”的了。后兩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前句看起來很平,但這是一句過渡,表明詩人已回到了居所門外, 落日時分,燕子麻雀也紛紛歸巢了,正在屋檐上嘰喳著歡蹦亂跳。這句對環境是一種渲染,對尾句則又是一種“啟對”, 于是, “云從窗里出”,顯得和諧、自然,對得也比較工整。同時在聲音的效果上,前句熱鬧,后一句則以奇靜收住,非常符合詩人的整個心境,也為全詩創造完成了如下的境界:太陽落山了,山中的暮氣吸盡了太陽的余熱,漸漸化作一片片云霧,繚繞翩躚,看去似從窗里徐徐飄出。
這首詩都是寫山中黃昏落日時的景象,每一句都是一景,看去似乎毫不相干,互相沒有任何內在的邏輯聯系,只是詩人目之所接的真實記錄。然而這種記錄卻是詩人按照自己“此時此刻”的心境選擇過的,一種悠然不盡的神韻就從這四句毫無雕琢、渾然天成的詩句中逸出,這正是此詩的妙處所在。明代學者沈德潛說:這“四句寫景,自成一格”。
上一篇:小麥謠|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歸園田居|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