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還專席1,雙旌復出秦2。關河三晉路,賓從五原人。孤戍云連海,平沙雪度春3。酬恩看玉劍,何處有煙塵。
【校記】
1.還專席,《全唐詩》一作“宜分閫”。
2.出,《全唐詩》一作“去”。
3.孤戍云連海,平沙雪度春,《全唐詩》一作“碣石山通海,滹沱雪度春”。
【箋釋】
[李中丞] 即李抱真。《舊唐書》卷一三二《李抱真傳》:“(仆固)懷恩奔遁,多如抱真策,因是遷殿中少監。居頃之,為陳鄭、澤潞節度留后,抱真因中謝言曰:‘臣雖無可取,當今百姓勞逸,系在牧守,愿得一郡以自試。’上許之,改授澤州刺史,兼為澤潞節度副使。居二年,轉懷州刺史,復為懷澤潞觀察使留后,凡八年,抱玉卒抱真仍領留后。”《全唐文》卷四四六有董晉《義陽王李公德政碑記》:“代宗嘉之,拜殿中少監。永泰初,又兼御史中丞,充陳、鄭、懷、澤、潞等五州節度留后。恩光洊及,輝耀當時,謙不奉詔,累有陳說。上大器之,改澤州刺史,兼侍御史,充節度副使巡內五州都團練使。永泰初年,又兼御史中丞,充陳、鄭、懷、澤、潞五州節度留后。” 詩題,《全唐詩》卷二一〇注:一作“送人作使歸”。
[專席] 獨坐一席。《漢官儀》:“御史大夫、尚書令、司隸校尉皆專席,號‘三獨坐’。”《后漢書》卷五七《宣秉傳》:“光武特詔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令會同,并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唐元稹《代李中丞謝官表》:“誰謂天眷曲臨,過蒙獎拔,坐令專席,位忝中司。”此處指獨任一面,謂出任澤州刺史。
[關河] 指函谷等關與黃河。《史記》卷六九《蘇秦列傳》:“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張守節正義:“東有黃河,有函谷、蒲津、龍門、合河等關。”又同書卷七《項羽本紀》:“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 三晉,戰國時趙、韓、魏三國的合稱。趙氏、韓氏、魏氏原為晉國大夫,戰國初,分晉各立為國,故稱。其地約當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戰國策·趙策一》:“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此天下之所明也。”《史記》卷三四《燕召公世家》:“孝公十二年,韓、趙、魏滅智伯,分其地。三晉強。”唐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來。”獨孤及《毗陵集》卷一五《送澤州李使君兼侍御史充澤潞陳鄭節度副使赴本道序》:“蓋蕭何守關中,舉宗詣軍,而涼公荷方召之寄,亦以愛弟居東旅于行間,忠之大者。夫高平、上黨之地,當趙、魏、燕、代、潞之咽喉,太行、恒山為之襟帶。公居有專城之任,行有亞旅之職,其略足以固其封疆,其惠足以柔其民人。”
[五原] 地名合稱。在今陜西省。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仇兆鰲注引《長安志》:“長安、萬年二縣之外,有畢原、白鹿原、少陵原、高陽原、細柳原,謂之五原。”
[玉劍] 玉具劍。劉向《說苑·善說》:“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帶玉劍,履縞舃,立于游水之上。”盧照鄰《結客少年場行》:“玉劍浮云騎,金鞭明月弓。”
[煙塵] 烽煙和戰場上揚起的塵土。指戰亂。蕭統《七契》:“當朝有仁義之師,邊境無煙塵之驚。”高適《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輯評】
《詩藪內編·近體上·五言》:劉長卿《送李中丞張司直》,錢起《秋夜對月》,皇甫冉《巫山高和王相公》,皇甫曾《送李中丞華陰》,司空曙《別韓紳》、《送史澤》,李嘉祐《江陰官舍》、《秋夜寓直》,韓翃《送陳錄事李侍御》,于良史《冬日野望》,李益《別內弟》,文皆中唐,妙境往往有不減盛唐者。
上一篇:《送魏十六還蘇州》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早朝日寄所知》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