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忽西去,何日返東林。世路寧嗟別2,空門久息心3。人煙一飯少,山雪獨行深。天外猿啼處,誰聞清梵音。
凄淡,五、六尤佳。
【校記】
1.詩題,《全唐詩》一作“送僧自吳游蜀”。
2.寧嗟,《全唐詩》一作“無期”。
3.久息,《全唐詩》一作“不住”。
【箋釋】
[少微] 中唐名僧,擅詩文。獨孤及《送少微上人之天臺國清寺序》(《全唐文》卷三八八):“時人謂上人為知言知道。歲次乙卯,自京持缽而來,給事中天水趙公涓賦詩抒別,卿大夫已下屬而和者二十七章。既而飛錫濟江,休于晉陵,又東至于姑蘇,將涉震澤,逾會稽,上天臺,至國清上方而止。趣靜境者不料遠近,登漸門者不計歲月,則上人還斯,詎可知也。上人之文章,可得而聞也。諸公將議遠別,得不以斯文為贈乎?”乙卯為大歷十年,時獨孤及任常州刺史,此序作于少微止于常州時。少微多與當時文人交游,戴叔倫有《送少微上人入蜀》、盧綸有《送少上人游蜀》等。錢起此詩一作《送僧自吳游蜀》,似少微入蜀在游江東之后。
[隨緣] 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宗炳《明佛論》:“然群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粗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戴叔倫《贈行腳僧》:“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東林] 廬山東林寺為東晉高僧慧遠居住、講經(jīng)之地,后借指高僧、寺院,用以稱美僧人。晉佚名《蓮社高賢傳·慧遠法師》:“永師先居廬山西林,欲邀(慧遠)同止,而師學侶寢眾,永乃謂刺史桓伊曰:‘遠公方當弘道,而貧道所棲,隘不可處。’時師夢山神告曰:‘此山足可棲神。愿毋往。’其夕大雨雷震,詰旦,林麓廣辟,素沙布地,楩柟文梓,充布地上,不知所自至。伊大敬感,乃為建剎,名其殿曰‘神運’。以在永師舍東,故號‘東林’。時太元十一年也。”
[梵音] 誦經(jīng)聲。《法華經(jīng)·序品》:“梵音深妙,令人樂聞。”
【輯評】
《唐風定》卷一四:清空無際。
上一篇:《再得畢侍御書聞巴中臥病》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秋夜北山精舍觀體如師梵》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