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變新秋至,蕭條自此初。花酣蓮報謝,葉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1,清風似雨余。卷簾涼暗度,迎扇暑先除2。草靜多翻燕,波澄乍露魚。今朝散騎省,作賦興何如?
【校記】
1.日非,《全唐詩》一作“月多”。
2.迎,《全唐詩》一作“卻”。
【箋釋】
[立秋]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歷八月七、八或九日,農歷七月初。《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于朝。”
[蕭條] 《楚辭·遠游》:“山蕭條而無獸兮,野寂漠其無人。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雨余] 庾信《奉和山池》:“日落含山氣,云歸帶雨余。”
[迎扇] 應作“卻扇”,撤去扇子。謂秋氣已至,天氣涼爽而不再用扇子。
[散騎省] 官署名。三國魏、西晉與侍中省并屬門下,設于宮禁中。設散騎常侍、給事中、通直散騎常侍、員外散騎常侍等,出入宮禁,為皇帝的親近侍從官員。侍從皇帝左右,顧問應對,諫諍得失。東晉為門下三省之一,移中書省納奏、擬詔、出令之職歸之,權任頗重。南朝改名集書省。隋唐時,其職多移至門下省。此處指門下省。皇甫冉《秋夜寄所思》:“寂寞坐遙夜,清風何處來。天高散騎省,月冷建章臺。”
【輯評】
《唐詩鏡》卷三三:小巧家風。
《瀛奎律髓》卷一二紀昀評:只“清風”句頗可,而出句太拙。余皆平平。又:三、四“報”、“呈”二字俗甚,虛谷圈之,非是。
上一篇:《酬張芬有赦后見寄》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登峴亭》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