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早發白帝城》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不同于普通的記游詩、山水詩,它是一首借江水浩蕩湍急、舟行輕快倏忽以抒發詩人遇赦后歡快心情的抒情詩。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李白五十八歲,因坐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到夜郎。翌年春,正當詩人行至白帝城時,中途遇赦,本詩便是他遇赦后離開白帝城乘舟順江東下、回到江陵時寫的。
該詩是在優美的環境描寫中開端的。白帝城故址在今奉節縣東的白帝山上,晨霧籠罩,燦爛的陽光照在云霧上,絢麗多彩。詩人布景設色,是受主觀情感支配的,在這種明麗的詩歌意象里,蘊含著詩人十分興奮的心情,他帶著難以抑制的歡樂和獲釋得到自由后的輕快感,辭別這座美麗的山城。次句“千里江陵一日還”,描寫舟行迅快。盡管盛弘之《荊州記》有過白帝到江陵一日水程的記載,但李白組合“千里”之遙的空間和“一日”之短的時間于一個詩句里,對照比襯,極力形容舟行之快,簡練有力,平仄相間,聲調抑揚,富有詩意,所以前代詩評家指出:“盛弘之謂白帝至江陵甚遠,春水盛時,行舟朝發暮至。太白述之為約語,驚風雨而泣鬼神矣。”(《唐詩選脈會通》載焦竑語,楊慎《升閹詩話》卷四亦有類似的評語。)詩的三、四句,是本詩的精華所在。從奉節到江陵,中間要經過三峽,兩岸連山疊嶂,有猿類發出凄異的嘯聲,特別容易引起羈旅之人的傷感。“兩岸猿聲啼不住”,在詩里發揮了襯托的藝術功能。盡管兩岸的猿聲悲鳴不已,卻并不能在詩人的心底引起“猿鳴三聲淚沾裳”的反響,從而襯托出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愉悅飛揚的;兩岸的猿啼聲,瞬息間一掠而過,“輕舟已過萬重山”,與隔句“千里江陵一日還”相呼應,極寫輕舟順流直下,飛快地穿越猿啼聲聲的萬重山,到達了江陵。桂馥很稱賞這首詩的第三句,說它“能使通首精神飛越”(《札樸》卷六)。為什么這樣說呢? 因為全詩如果句句只寫舟行飛快,文勢就顯得平直,入“猿聲”一句,就有欲速姑緩,欲走姑留之妙。第四句輕舟之“輕”字,煉得好,有雙重含意: 舟船在湍急的江流中飛快行駛,似乎它變得分外輕快,這是一層;從詩人的主觀情感出發,當時他的心情極度輕松愉快,似乎覺得乘坐的舟船也變得特別輕快,這是第二層。本詩總的藝術特色是: 詩人將主觀情感的抒發和客觀事物的描寫緊密綰合起來,既寫舟行輕快,也寫心緒輕快,兩者渾然一體,不露痕跡,文勢靈動,神采飛揚。
上一篇:詩歌·吳偉業詩《捉船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薩都刺詩《早發黃河即事》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