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查慎行詩《村家四月詞》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小滿初過上簇遲,落山肥繭白于脂。費他三幼占風色,二月前頭蚤賣絲。
其 二
野老籬邊獨一家,臥聞隔竹響繅車。開窗自起看風雨,日在墻東苦楝花。
其 三
山妻赤腳子蓬頭,從此勞勞直過秋。海角為農知更苦,合家筋力替耕牛。
(據四部叢刊本《敬業堂詩集》)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璉,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晚筑初白庵以居,故又稱初白。浙江海寧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舉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查慎行少有詩名,年輕時入京為國子監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參與國喪期間演《長生殿傳奇》的宴集,而被革斥監生,驅逐回家。于是他改名易字,再去應試。從此,慎言慎行。晚年,其胞弟查嗣庭于雍正四年(1762)任江西鄉試主考官時所出“維民所止”試題,被言官參劾“維止”兩字是砍了“雍正”兩字的頭,因而獲罪。查慎行也受此牽連,被捕入京。不久放歸故里,郁郁而終。他的詩作多記行旅見聞,其中也不乏一些真切描寫民生疾苦的作品。詩崇宋,尤崇敬蘇軾、陸游。其詩善于素描,通俗、形象,在清初詩壇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對清代中后期的詩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村家四月詞》繼承了范成大詩的傳統,寫作者夏歷四月在農村的見聞和感想。這組詩共十首,我們讀其中的幾首就可以推想其特點了。
第一首原列第四,寫蠶農的勞動和生活。首句寫出了蠶農勞動的辛勤。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四月中旬。時當小滿初過,蠶農卻早已準備好上簇。“上簇”即“上山”。“簇”即蠶簇,是供蠶結繭的用具,一般用禾桿、草繩或竹片做成。次句描繪了蠶農生產的成果,蠶繭又肥又白,兆示著豐收的喜訊。接著應是描繪蠶農的喜悅之情,然而作者到此筆鋒一轉,以“費他”兩句揭露出一個嚴酷的現實: 蠶農辛勤勞動的果實并不屬于自己。作者自注:“三幼,即三眠也。”蠶由卵孵化到結繭,共經過四次眠期。“費他三幼占風色”,而得來的蠶絲尚未收獲,就因生活所迫而早早出賣了。作者在詩中雖未明言蠶農生活的艱難,但從“二月前頭蚤賣絲”一句,就可以想見一、二了。
第二首原列第五,寫獨居老人的簡樸生活。首兩句描繪了鄉間老人獨居籬邊、臥聽鄰家傳來的繅絲車聲的生活情景。“開窗自起看風雨,日在墻東苦楝花”兩句,寫出了老人離群獨居、自甘寂寞的生活狀況,刻畫出老人恬靜自得的神態。作者筆下的這位獨居老人,顯然是一位陶淵明式的鄉村隱士的形象,反映出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第三首原列第十,寫海邊農民的艱辛。首兩句描繪了農民辛勤勞動的情形: 從四月開始,妻子兒女就蓬頭赤腳,一直忙到秋后。“海角”指荒僻的海邊,這里的農民生活更加艱難。由于無錢買牛,土地全靠人力耕種。詩的后兩句就寫出了這種情況:“海角為農知更苦,合家筋力替耕牛。”
與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一樣,查慎行的這組詩也都是七言絕句,藝術上主要采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不加雕琢,將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農民辛勤勞動的同情融入詩的具體描繪之中。詩歌語言通俗明白,形象生動具體,風格清新流暢。
上一篇:詩歌·錢大昕詩《村中記所見》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王禹偁詩《村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