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清虛堂記
王君定國為堂于其居室之西,前有山石瑰奇琬琰之觀,后有竹林陰森冰雪之植,中置圖史百物,而名之曰“清虛”。日與其游,賢士大夫相從于其間,嘯歌吟詠,舉酒相屬,油然不知日之既夕。凡游于其堂者,蕭然如入于山林高僧逸人之居,而忘其京都塵土之鄉也。
或曰:“此其所以為清虛者耶?”客曰:“不然。凡物自其濁者視之,則清者為清;自其實者視之,則虛者為虛。故清者以濁為污,而虛者以實為礙。然而皆非物之正也。蓋物無不清,亦無不虛者。雖泥涂之渾,而至清存焉;雖山石之堅,而至虛存焉。夫惟清濁一觀,而虛實同體,然后與物無匹,而至清且虛者出矣。今夫王君,生于世族,棄其綺紈膏粱之習,而跌宕于圖書翰墨之囿,沉酣縱恣,灑然與眾殊好。至于鐘、王、虞、褚、顏、張之逸跡,顧、陸、吳、盧、王、韓之遺墨,雜然前陳,贖之傾囊而不厭,慨乎思見其人而不得,則既與世俗遠矣。然及其年日益壯,學日益篤,經涉世故,出入患禍,顧疇昔之好,知其未離乎累也。乃始發其箱篋,出其玩好,投以與人而不惜。將曠焉黜去外累而獨求諸內,意其有真清虛者在焉,而未之見也。王君浮沉京師,多世外之交,而又娶于梁張公氏。張公超達遠騖,體乎至道而順乎流俗。君嘗試以吾言問之,其必有得于是矣。”
唐荊川曰: 此文亦有箴規,言其所以為清虛者,不足為清虛也。議論亦本莊子。
茅鹿門曰: 淺然卻澹宕。
張孝先曰: 假乎外物以求清虛,固不可謂之清虛。潁濱則欲清濁一觀,虛實同體。語涉《齊物》,亦非清虛之正也。觀者詳之。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王介甫文引》原文全文
下一篇:唐宋八大家文鈔《王深父墓志銘》原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