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涉江采芙蓉》是《古詩十九首》中最短的一首抒情小詩。這首詩真摯細膩地描繪了一個處于動亂年代的失意游子思念故鄉和在故鄉生活的情人的羈旅情懷。同時,曲折而含蓄地揭露和批判了不合理的社會現實。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寫游子為情人準備表達愛情的信物而奔波不止的真實情況。采香花和芳草贈情人,是我國由來已久的古代戀愛活動中一種表達感情的方式。從戰國時期的楚辭開始,就有大量采芳草以相贈,表示結情的記載。這里的芙蓉,不要僅理解為荷花,而是所有香花的代稱。蘭澤,可解釋為生滿蘭的澤地,而理解為澤名,大約對理順句子前后關系,增強詩意會更好一些。詩的開頭兩句,使我們仿佛看見一位翩翩少年,陶醉在愛河中,為了采摘香花和芳草來向“同心”者表達愛情,不怕勞苦,涉江跨澤,表現了游子對愛情的熱烈追求和對“同心”者的深深眷戀。應該說,開頭兩句是歡快愉悅的。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兩句,寫游子苦悶的根源。“采之欲遺誰”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來詩的開頭兩句氣氛是愉快的,寫出了游子滿懷激情地采到了香花和芳草,理所當然地會引出“遺誰”的疑問。為了解答這個疑問,又自然而然地點出“所思在遠道”的現實。這兩句詩是突然轉折,把詩篇開頭的歡快氣氛一筆宕開,好似天地霎時為之變色:凄涼寂寞代替了歡快愉悅,傷心失望代替了熱烈向往和追求。這就是詩歌中曲折產生的強烈藝術感染作用。這兩句詩把游子苦悶的根源——遠客思家的心理狀態概括出來了,這是游子的一度失望。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句寫游子思鄉的心情。“舊鄉”,就是故鄉,游子為什么遙望故鄉,詩中沒有交待,但讀者不難想象,故鄉會有很多美好的回憶留在游子的心中,尤其是同心者還留在故鄉,自然增加了游子思鄉的因素。“長路漫浩浩”表面寫歸途的遙遠,思鄉心情的苦悶。實際暗示了游子坎坷失意飄泊無歸的處境和對現實的抱怨。這是游子的再度失望。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是直抒對“同心”而“離居”的現實的憤懣與憂傷。“同心”和“離居”都是古詩文中常用的成詞。“同心”是愛情的代稱;“離居”是別離、兩地生活的意思。“同心”而“離居”,構成了本詩的基本矛盾,也是主人公憂傷的根本原因。因為這對矛盾給主人公帶來了無限的煩惱與憂傷,因此詩章最后才說“憂傷以終老”。這兩句詩在揭示主題的同時,還暗示了游子與在“舊鄉”生活的“同心”愛的深沉,“離居”時間之長,煩惱與憂傷之烈,相會日期之遙。這兩句寫了游子的三度失望。
這首小詩在創作手法上有很多特點。其中尤其突出的是暗示手法的使用。“詩是精粹的語言,暗示是它的生命。”(朱光潛《古詩十九首釋》語)這首詩多次使用了暗示的手法。如對游子與“同心”的熱戀程度詩中沒有直寫。但通過游子明知無法把信物送到情人手中的情況下,仍涉江采芙蓉,跨澤摘芳草,就暗示兩人愛戀的深沉熱烈程度。再如作品中對使情人離居的原因一字沒提,但讀者讀了原詩后會深切感到離居不是主人公情愿的,主人公有強烈的歸故鄉愿望,從而暗示了有家歸不得是社會動亂加給游子的災難,也暗示了主人公對社會的不滿與譴責。再比如對游子的憂傷心情,詩中也沒有直接描寫,但詩中通過對游子三度失望的細節描寫,就把游子憂傷心情一步一步地形象地刻畫出來,起到了層層加深的作用。
上一篇:《柳永·浪淘沙慢》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詩經·甫田》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