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延
長篇小說。作者葉辛。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小說描寫了三多大隊在粉碎“四人幫”后一段時期里尖銳復雜的矛盾沖突,揭示了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歷史必然性。青年景傳耕有知識、有抱負,立志改變山寨的貧窮面貌。憑著他在城里工作的兩個哥哥,他可以到富裕的市郊落戶。在火車里,他遇到了被人販子拐賣的同鄉女青年丁慧蕓。善良、勤勞的丁慧蕓因為山寨的貧窮而被拐賣。景傳耕認識到,自己到了市郊后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但山寨還會依舊貧窮。他把慧蕓帶回家,放棄了到市郊落戶的計劃,決心在山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改變山寨的貧窮面貌。他從農民的實際利益出發,帶頭拒修已經無法補漏的月亮壩水庫,因此被說成是反對黨的領導、破壞無產階級專政。為了增產增收,使農民盡快富起來,他決定包產到戶,實行生產責任制。保守勢力給他扣上了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大帽子,接著是游街關押。景傳耕據理力爭。他的行動得到了公社主任郝秉建、縣委書記常爽以及省委書記俞帆的支持。在三多大隊的干部改選中,他被選為大隊主任。從此,他帶領鄉親們在勤勞致富的道路上邁出了更快、更大的步伐。這是一部較早地反映農村生產責任制的小說。
上一篇:畢光明《城市人》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周魯俠《堡壘》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