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魯俠
長篇小說。作者秦兆陽。作家出版社1956年出版。出版前曾在《北京日報》上連載過一部分,《人民文學》也曾選登過。小說圍繞著曲堤村農業生產合作化由即將垮臺到逐步鞏固和擴大這一線索,表現了五十年代我們國家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農民中各種復雜的心理變化和矛盾斗爭,也反映了農民走向社會主義道路的高漲熱情。小說一開始就是曲堤村生產合作社的告急信:“農業生產合作社可壞了,要垮臺了。”對曲堤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不同態度,構成了小說矛盾斗爭發展的主要情節線索。以縣委書記王則昆為代表的一些人,對農民走農業合作化道路的熱情冷漠處之,主張“穩步前進”,“反對冒進”。以縣委副書記張駿為代表的另一些人則對農村走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堅決領導農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在副書記張駿、社長郭木山的領導下,面臨垮臺的曲堤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終于逐步走向鞏固擴大。小說中的縣委書記王則昆以及張駿、郭木山、支部書記郭大海等都是刻畫得較為成功的人物形象。張駿從部隊轉業到縣委擔任副書記,一年后又進省委黨校學習。他“部隊作風,說話又尖又硬,絲毫不留情面,又滿有一套理論”,同時,他又能深入群眾,所以“群眾總是覺得他親切、熱情、痛快,說起道理來清清楚楚”,很愿意與他接近。他深入研究個體農民的生活特點,熱情地倡導他們走合作化的道路。縣委書記王則昆無論在形象、性格,還是其它方面都與張駿形成鮮明對比。他的形象“看起來像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了。他的性情也有些像個老年人,動作遲緩,說話愛拉長聲,思考問題時愛自言自語,對發展農業合作化也主張以“慢”節拍來應付。本縣很多干部和群眾都在背地里叫他“老書記”。作者對書中出現的眾多人物都賦予鮮明的個性,并對他們的心理變化進行細膩生動的描繪。小說文筆清新、明麗、抒情,具有濃郁的農村鄉土氣息。
上一篇:張學軍《在烈火中永生》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牛運清《在茫茫的草原上(上部)》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