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魯俠
長篇小說。作者張天民。中國青年出版社1977年7月出版。小說是作者在電影劇本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它在更為廣闊的背景上反映了我國60年代的石油大會戰。在解放前的裕明油田,小名十斤娃的周鐵杉從小受盡了苦,遭盡了難。他的父親、共產黨員周老大為了保護油井而壯烈犧牲。解放了,油田成了人民的油田。苦大仇深的周鐵杉成為一名石油工人。在黨和領導的關懷教育下,他不斷成長,當上了石油鉆井隊隊長。周鐵杉帶領石油工人在西北的克拉瑪依油田擺開了戰場。經過艱苦奮戰,終于創造了月鉆井五千米的奇跡。為了糾正中國沒有石油的不科學說法,地質學家鐘之光放棄了國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遠渡重洋,回到了祖國。他不辭勞苦,四處奔波,進行石油勘探,終于得出了中國含油豐富的結論。為了開發東北大草原的石油,周鐵杉和他的伙伴們及其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油工人匯集東北,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石油大會戰。蘇聯撤走專家、撕毀合同的背信棄義行為沒有使他們灰心喪氣,井噴也沒有使他們感到畏懼。經過艱苦的創業,大草原的石油終于噴了出來。小說以周恩來總理視察油田、接見石油工人的動人場面作結。小說在著力塑造周鐵杉的同時,也塑造了以華程為代表的黨的好干部形象。章易之、姚云明等科學技術人員在這場艱苦的創業斗爭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意志薄弱、叛黨變節分子馮超和階級敵人霍家根則是作者揭露和批判的對象。小說熱情歌頌了我國石油工人的艱苦創業精神,場面宏偉,感情充沛。
上一篇:孫宜君《創世紀》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龔政文《創業史》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