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孫宜君
抒情組詩。作者賀敬之。發表于《詩刊》1958年第5期。后收入作者詩集《放歌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12月初版)?!度T峽歌》由《三門峽——梳妝臺》和《中流砥柱》組成。作者貫注真摯、磅礴的革命激情,借助“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豐富想象,在今昔對比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中,通過描繪古老黃河生機蓬勃的嶄新面貌,縱情謳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巨大成就,放聲贊頌工人階級“開天辟地”的英雄氣概和巨大創造力,并對美好的社會主義明天發出了熱情洋溢的呼喚?!度T峽——梳妝臺》以形神兼具的筆力寫出了黃河三門峽的大勢,并以梳妝臺作為全詩的貫穿線,寫景抒情。詩中不僅有如生的景物,沸騰的情感,飛馳的想象,還蘊含著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索。全詩雖然只有九節五十六行,但詩人以三門峽和梳妝臺為落筆點,縱:憶昔撫今,暢想未來;橫:以一點概括社會主義建設的全貌。在感性和形象中,滲透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和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英雄的深刻哲理。這首詩意境宏闊,充實而有光輝?!吨辛黜浦穭t是以其在創造意境上的不同方式而顯示特色。詩作通過抒情主人公“我”耳聞目睹三門峽工地的沸騰景象,直接抒發了詩人深沉真切的獨特感受。全詩起興于三門峽工地的動人場面,由“中流砥柱”引起千古英雄是“民族脊骨”的聯想;又由歷史回到廣闊的現實,發出工人階級是社會主義“擎天柱”的贊嘆,在感情高潮中結束。從“中流砥柱”、“民族脊骨”到社會主義“擎天柱”,鮮明的形象滲透著深刻的道理,最后以形象作結,點明主題。這兩首詩都具有濃厚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
上一篇:郭建英《三里灣》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耿光怡《三門李軼聞》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