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蘇守平
短篇小說。作者柯云路。發表于《人民文學》1980年第11期,獲全國第三屆(1980年)優秀短篇小說獎。作品圍繞維尼綸廠追加預算三千萬元這一事件,描寫了工業戰線上幾個人物的矛盾糾葛和斗爭,揭示了如何對待現實中的歪風邪氣這一問題。省輕局黨委書記兼局長丁猛在視察維尼綸廠工地時,發現維尼綸廠要求追加預算三千萬元有嚴重問題。他決定請全國著名預算專家錢維叢來審查這個“三千萬”。維尼綸廠黨委書記、總指揮張安邦是當年丁猛培養和提拔的干部,但現在,他卻為了往上爬,不惜犧牲國家利益,張開自己的關系網來爭取“三千萬”。他以調回北京為誘餌,通過錢維叢的兒子不斷向錢維叢透信,想讓錢維叢高抬貴手,蒙混過關。錢維叢在丁猛的支持下,憑著預算家的責任和良心,在會上與省建九處的預算員龔會計發生了沖突,三千萬里邊被否掉了五百萬。張安邦不能輕視錢維叢了,他一再對錢維叢調動之事表示關心。丁猛不但給錢維叢以鼓勵和勇氣,并取得了當年曾跟錢維叢學習過的預算員白莎的幫助。白莎將庫存物資賬目交給了錢維叢,于是一千萬元又被卡掉了。張安邦坐不住了。他通過在省委組織部的妻子向錢維叢施加壓力,通過輕工局辦公室主任葛廣生和維尼綸廠廠長聶德潤向丁猛透露口信。他面對丁猛長輩式的訓斥和關切,心中十分惱怒,面對白莎的“背叛”和女兒的憎惡,神情沮喪。他為了給自己留活動余地和向丁猛示威,借開會和看病之由,去了省城。丁猛毫不示弱,他找到省建工局黨委書記馬斌,促使省建九處的譚處長同意為維尼綸廠搞基建收尾,并同意了一千五百萬的預算。在省城的張安邦拿出了更強硬的手段。維尼綸廠處處被卡,錢維叢沒批準調動,蒙在鼓里的丁猛竟然也被免去了輕工局的領導職務。在前來拜訪的老戰友馬斌面前,丁猛依然是那么幽默、詼諧,因為他已經喚醒了許多人。作品著力塑造的丁猛、張安邦、錢維叢等幾個人物形象,都具有鮮明獨特的性格,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品的結構復雜,構思恢宏,線索交錯而明晰,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雖著墨不多,但卻能入木三分。
上一篇:宣雅《萬水千山》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周魯俠《三千里江山》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