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學士
【釋義】
酒量比較大的文臣。
【出處】
北宋·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合撰《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
【典故】
隋末唐初詩人王績才高八斗,嗜酒如命,自稱一天可以喝五斗酒,所以取號為“五斗先生”。只要有人邀請他喝酒,不管邀請人貴賤貧富,他一律應邀。
隋文帝時期,王績考中了舉人,原本是可以留在京城做官的,但是他嫌棄京城規矩多,便以有病為由,自請去別的地方為官,做了揚州六合縣的縣令。在任期間,王績整日杯不離口,喝得神志不清,所以出了很多錯誤,屢遭責問。王績不僅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反而將縣丞俸祿全部堆放在縣衙門外,自己趁著夜色乘船逃走了。
隋朝滅亡唐朝興起后,王績以隋朝遺老的身份做了侍詔門下省的差事,整日樂不思蜀。他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王績說:“別看我這個官職沒有多少俸祿,又是很無聊的差事,但是每天會發放三升好酒,我要的就是這三升好酒。”王績的好朋友陳叔達聽說了這件事情便說:“三升好酒可留不住王績。”于是命人給王績每天準備一斗好酒,王績還因此得了一個綽號,叫“斗酒學士”。
唐太宗時期,太岳府史焦革家中擅長釀酒,酒香四溢,王績得知后,便要辭官跟著焦革當差。一開始焦革并不同意,但經不住王績的軟磨硬泡,最后給他安排了一個閑職。沒幾個月,焦革去世,焦革的妻子還是依舊給王績送酒,從未間斷過。
一年后,焦革的妻子也去世了,王績整日抱著空酒瓶嘆息:“這是上天不讓我喝美酒啊?!庇谑寝o官隱去。
上一篇:揭竿而起典故故事|揭竿而起釋義
下一篇:斷頭將軍典故故事|斷頭將軍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