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唐代·晉問》簡析
柳宗元著。見《柳河東集》。是一篇賦體散文,寫于作者貶謫永州期間。文章采用與友人吳武陵談話中闡述作者對治國之道的觀點。先講治國的客觀物質條件。文中盛贊山西地區山谷、河流、礦藏、名馬、木材、河魚、池鹽等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指出這是“利民”的客觀條件,但僅有這些條件尚不足使民富。轉而闡述“民利”,即由“民自利”,百姓依靠自己的力量,謀自身的利益。為實現這一目的,國家必須實施開明的政令,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執政者利用百姓的力量“引大利以自向”,只顧鞏固自己的地位,謀求私欲,社會道德風尚敗壞,上下行動不能集中統一,一切自然資源和物質財富被這些人榨取殆盡,國家便不能長治久安。文章所提出“民利”的觀點繼承并發展了儒家民本思想,表現了作者對翦除時弊、革新政治的強烈愿望。但在闡述社會理想中摻雜了古代先王無為而治的空想色彩。結構采用問答方式,逐層深入,說理透辟。狀物繪景,鋪陳夸飾,想象連翩,氣盛勢暢,在藝術上繼承了漢代大賦的特色,而在思想的深刻性上則遠遠超過漢賦。
上一篇:《散文·先秦·晉楚城濮之戰》簡析
下一篇:《當代散文作品·朝鮮在戰火中前進》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