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西王母
先秦神話小說。撰人不詳。原載《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次山經(jīng)》。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有錄。作品描述: 在西方有座玉山,上面住著西王母。西王母狀貌如人,然而卻長著豹子尾巴、猛虎那樣尖利的牙齒,并經(jīng)常發(fā)出像老虎吼叫的聲音。西王母頭發(fā)亂蓬蓬地披著,還戴著一雙玉質(zhì)首飾。她掌管災(zāi)疫和刑罰。她身旁生活著一種獸,形態(tài)像狗,卻長著豹子的花紋,頭上的角如同牛角一般。此獸名叫狡,發(fā)出像狗叫的聲音。它一出現(xiàn),農(nóng)作物就會大豐收。西王母身邊還有一種鳥,形狀如山雞,全身通紅。它的名字叫勝遇,以魚為食,叫聲像鹿鳴一樣。它一出現(xiàn),國家就要發(fā)生水禍。作品通過對西王母居地、狀貌、司職和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展現(xiàn)了這位神人的奇特怪異形象。在古代神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半人半獸的形象,如《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西次二經(jīng)》載有人面牛身、四足一臂、操杖以行的神等,西王母的形象也不例外。這與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或圖騰崇拜有關(guān)。古先民崇拜某種動物,自然也就把自己所奉之神幻想成“人和這種動物的嵌合體”。同時,這也反映了古代先民的一種審美觀念,因為他們有過長期的動植物崇拜,動物的兇猛有力以及人類所不具備的其他特性,在他們眼中,都體現(xiàn)著一種偉大崇高之美; 所以,他們就按照動物的形象來美化自己。作品對怪神、怪獸、怪鳥形象特征的入微描繪,帶有濃厚的原始、質(zhì)樸的色彩。作品于 “怪”的意境中,給讀者以想象奇特、神秘莫測、撲朔迷離之感。在《山海經(jīng)》中,西王母形象是不斷演化的。據(jù)成書年代較早的《大荒西經(jīng)》記載: “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睆摹把ㄌ帯钡让枋?,知西王母是一個獰猛的野蠻人,當是“一個部族酋長”(袁珂語)的寫照。結(jié)合給西王母取食的“赤首黑目”的猛禽三青鳥來看,西王母獷悍的形象就映襯得更鮮明。到成書年代次早的《西次山經(jīng)》,即本篇記載,西王母“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獰猛之氣更加重; 由 “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可知她 (或他) 已從怪人 (野蠻人) 演化為怪神。成書年代最晚的《海內(nèi)北經(jīng)》記載:“西王母梯幾而戴〔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昆侖之北?!碧砑恿艘粋€“梯幾”。郭璞注說:“梯,謂憑也?!薄皫住笔枪糯鷮τ胁诺碌拈L者表示尊重的專門設(shè)施之物;西王母“戴勝憑幾”,顯示她已初步女性化和王者化了。這和 《穆天子傳》中的雍穆平和的人王形象已經(jīng)很接近了。到 《淮南子·覽冥訓(xùn)》中,西王母形象又演變?yōu)槟懿俨凰乐g(shù)的得道者。西漢司馬相如的《大人賦》,西王母已被認定為能長生不死的仙人,她成了賜壽降福、去災(zāi)化險的善神。再流變到后來的《漢武故事》、《漢武帝內(nèi)傳》,西王母形象則成為“容顏絕世”、往來于人世間的飄然女仙了。西王母在民間被尊為“王母娘娘”,地位相當于“帝后”,其神話傳說至今仍在社會上流傳不絕。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西京雜記》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見孟嘗君》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