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蒼獺
亦題《丁初》。東晉志怪小說。干寶撰。原載《搜神記》卷十八。《藝文類聚》卷八十二、《太平御覽》卷七○二、《太平廣記》卷四六八均錄載。滕云《漢魏六朝小說選譯》錄入。作品敘述:丁初在一個春雨之夜巡防湖堤,傍晚回家時,有一婦人穿青衣,遮青傘,在后邊追喊。丁初疑惑,于是加快了腳步,那婦人也隨之急追。丁初走遠后,回頭見那婦人跳入湖水中。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個大蒼獺。所用的衣傘,都變成了荷葉。這里描寫了蒼獺精惑人媚年少者的事。鬼怪慣于化為美女媚人,丁初能摒除邪念,所以沒有遭難。作品贊揚了丁初不被妖精所惑的品格。故事情節單一,但由于構思巧妙,結構獨特,而顯得波瀾起伏,富于變化。小說以丁初雨夜遇蒼獺為線索,娓娓敘說,脈絡貫通,但是前文卻不露端倪,到結尾處波瀾突起,婦人變為蒼獺,讓人始料不及,驚愕不已。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細膩的筆觸,把一個荒誕離奇的故事寫得詳細具體,逼真動人。作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作者以贊美的筆墨,細致刻畫了主人公丁初的形象。他為人誠實,忠于職守,“天每大雨,輒巡堤防”。又潔身守志,不為女色所動。他謹慎小心,機敏過人,不被妖怪迷惑。這是一個典型的封建禮教熏陶下的正人君子形象。蒼獺是作者著意刻畫的一個女性精怪。作者抓住它的外貌和言行,用浪漫主義的手法,一方面賦予它自身的動物屬性,長居水中,動作遲緩。一方面又賦予它人間蕩婦的生性特點,一遇少年男子,便情不自禁,舉止失態,急呼追求,主動挑逗。難怪故事結束后,作者還要補寫一句:“此獺化為人形,數媚年少者也”。誠然,這種以女子之身寫精怪的作法,是出于傳統的倫理偏見,但是本文中妖婦精怪的結合,卻天衣無縫,毫不強牽。在蒼獺形象的塑造中,“青衣”與“荷葉”的前勾后連,可謂神來之筆。既活化了蒼獺的生性習慣,又符合蕩婦的著衣特點,同時又強調了人怪的前后變化。底蘊深涵,表現力強。《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二引《郡國志》亦載此事。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腹瘕病》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蘇娥訴冤記》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