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葛洪·焦先
東漢志怪小說。葛洪撰。原載《神仙傳》。《太平廣記》卷九錄載。吳曾祺《舊小說》、王汝濤《太平廣記選》(續(xù))皆錄入。作品敘寫:河?xùn)|人焦先,年一百七十歲。常食白石,以分與人,熟煮如芋食之。每日入山伐薪以施人,先自村頭第一家起,逐家進(jìn)行施舍,周而復(fù)始,連年如此。及魏建元,居河之濱,而結(jié)草為庵,獨(dú)止其中,或數(shù)日一食。從不與女人交游。衣弊,則賣薪以買舊衣穿之,冬夏皆穿單衣。后來遭野火,其庵盡燒。人往視之,見其端坐庵下不動(dòng)。火過,則徐徐而起,而其衣物,悉不焦灼,又更作庵。天忽大雪,其庵倒塌,人往不見所在,恐已凍死,乃共拆庵求之,見其熟睡于雪下,面色鮮亮,聽其呼吸聲很響,如盛暑醉臥之狀。人知其異,多欲從學(xué)道,但他推辭說自己無道可學(xué),后不知所往。本篇在《神仙傳》中,則是很有思想意義的篇章之一。它贊頌了焦先助村民為樂而甘愿自己清苦的品德。篇中所寫的焦先,是個(gè)別具一格的神仙。他沒有用符水丹藥之類東西給人驅(qū)邪治病,也不故弄玄虛,以制造靈跡而驚世惑眾。他雖鮮與人言,卻是個(gè)可親的人。他通過砍柴勞動(dòng)施舍村民,也解決自己穿衣的問題。這不但在神仙中,就是在凡人中也應(yīng)受到稱道。村民三番兩次關(guān)心他的生死正是他與村民之間息息相通的佐證。在我國古代,有所謂“白衣宰相”、“清貧高官”,焦先也可以稱為“布衣神仙”。篇中敘述焦先“以薪施人”的景況,文筆樸實(shí)而感人:“日日入山伐薪以施人,先自村頭一家起,周而復(fù)始。負(fù)薪以置人門外;人見之,鋪席與坐,為設(shè)食。先便坐,亦不與人語。負(fù)薪來,如不見人,便私置于門間,便去。”行文描寫“野火燒其庵”和“大雪壓塌庵”這兩節(jié),則顯示了他的神異之處,讀來文筆清新,很有趣味。焦先故事,對后世影響很大。韋應(yīng)物詩有“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洞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等句,則涉此事。《聊齋志異》中有《龁石》一篇,則受本故事影響。
上一篇:《先秦·燭龍》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張華·猴玃》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