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裴啟·曹操捉刀
亦題《捉刀人》、《魏武》。東晉志人小說。裴啟撰。原載《語林》。見《太平御覽》卷七七九又卷四四四。魯迅《古小說鉤沉》、周欏伽《裴啟語林》皆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劉世德《魏晉南北朝小說選注》均選入。作品敘述:曹操將要會見匈奴的使節,他以為自己形貌不揚,不足以從儀表上懾服邊遠之國,就安排魁梧雄俊的崔季珪代替自己,而他則扮成侍衛,握著大刀站在坐榻旁邊。接見儀式結束后,曹操派人去探詢使者,看他們所見到的魏王如何。使者回答,魏王的美好聲望,確實不是平常人所能比的,但那坐榻旁邊的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聽到匈奴使節的評論,就命人飛騎追趕使者,把他殺了。小說通過曹操接見來朝的使者,找人冒充自己代行職事,終又追殺匈奴使者的描述,展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兇殘本性和精神風貌,曲折地表現出作者對統治者的不滿情緒。故事生動地勾畫曹操性格的一個側面。據《魏氏春秋》稱,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發”(《世說》注引)。本篇可說是對這一記載的富有戲劇性的生發和演示。曹操為了掩飾自己丑陋的容貌,弄巧成拙,讓徒有其表的崔季珪冒充自己,而事與愿違;為保全所謂的魏王形象,不惜追殺使者。在接待遠方使者時,使用欺騙手段,已屬錯誤行為;而當時的外交規范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曹操卻因自己的拙劣表演而妄殺他國使者,其奸詐、狠毒、殘忍的性格,昭然示出。作品語言高度凝煉,富于表現力。全文不到七十個字,即表現出一個情節、結構相對完整的故事。“自以形陋,不足雄遠方”,是簡潔的心理描寫;“捉刀立床頭”,是富有立體感的人物特寫;令間諜探問,是較細的描寫,但語言潔凈,沒有枝蔓;追殺使者,則是簡約而不粗疏的概述。這樣的語言,情致不窮,令人觀嘆不止。這篇小說,對后世的文學創作,亦有一定影響。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篇》及《殷蕓小說》卷一即采錄此篇。后世稱代人作文為“捉刀”,也源于本篇。“捉刀”即為后世成語。
上一篇:《先秦·莊周·曹商使秦》簡析
下一篇:《秦漢·戴圣·曾子易簀》簡析